不辱新君洗涤诏,要知劲节本难污。
用兵卅载忠先帝,恸哭一朝见老奴。
笺刺偶传多俚语,春秋熟读识兵符。
直教愧死李崇政,枉自当年号丈夫。
【注释】
不辱新君洗涤诏:洗去耻辱,接受新国君的任命。
要知劲节本难污:要知道,坚强的节操本来很难被玷污。劲节,指刚强有节操的品质。
用兵卅载忠先帝:在位三十年,忠于先帝。
恸哭一朝见老奴:痛哭流涕,朝拜老臣。恸哭,悲痛地哭泣。恸,同“痛”。见,同“现”。
笺刺偶传多俚语:书信中偶尔也夹杂着一些庸俗的语言(笺,指书信;刺,是写信时用的投书工具)。
春秋熟读识兵符:经常熟记《春秋》,了解用兵之道。春秋,指《春秋》这部历史书籍;兵符,古代用以调兵发号令的铜印。
直教愧死李崇政:竟使我感到惭愧,以至死了还感到羞耻(直教,直让;愧死,羞愧得死去;李崇政,即李崇,字崇公,唐代名将)。
枉自当年号丈夫:白白地当年被称为男子汉(枉自,白白;夫,对人的尊称;当年……号丈夫,意谓当年自称为男子汉英雄。)。
【赏析】
共八句。首联点题:“不辱新君洗涤诏”,表明作者虽受诬陷、贬斥,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牢记自己曾经效忠于朝廷,忠诚不二,决不玷污先帝圣恩。颈联写其一生忠诚耿介、勤勉尽职的品格:从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来看,他忠于先帝,忠于国事,忠心耿耿,无愧于心。然而,他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与重用,死后又遭诋毁和诽谤,令人悲愤交加。尾联写其一生为人处世之风范:他平时信札往来,难免有些粗疏失礼之处;至于他的军事才能和用兵之术,却是深通大义,精于兵法。因此说“笺刺偶传多俚语,春秋熟读识兵符。”这两句以幽默风趣之笔触,既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艺术的精湛造诣。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直教愧死李崇政,枉自当年号丈夫。”李崇公(李崇),字崇公,唐朝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他曾对人说:“我生逢乱世,身任军旅,平生志业,唯在立功立德,以报国恩。”作者在这里化用了李崇公的话,表示自己虽然曾遭到诬陷、贬谪、打击,但从未丧失过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感情真挚深沉,毫无矫揉造作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