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幸得达淮滨,何事天星陨老人。
千里程登违此日,卅年父执痛前尘。
故乡烽火能知我,满地干戈竟失亲。
回首菰城寒夜雨,山河已渺泪沾巾。
诗句释义
全家幸得达淮滨,何事天星陨老人。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全家得以平安到达淮河岸边,然而,家中的长辈却因为某些不幸事件而陨落,即去世了。这里的“天星”可能是指天空中的流星或彗星,象征着不祥之兆或不幸的事件。
千里程登违此日,卅年父执痛前尘。 - 描述了作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可能是远行或求学)不得不离家千里,远离家乡。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三十年间一直照顾和支持自己的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悲痛,因为现在不能与父亲共度时光,只能回忆过去的点滴时光。
故乡烽火能知我,满地干戈竟失亲。 - 这是对战争背景下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战争带来的亲人离散的痛苦。这里的“烽火”指战乱时期常见的警报信号,而“干戈”则通常指的是武器或战斗,暗喻国难和家破人亡。
回首菰城寒夜雨,山河已渺泪沾巾。 - 通过回望故乡,回忆起寒冷的夜晚和连绵的秋雨,表达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怀,以及对故乡山河的无限眷恋。最后以泪水沾湿衣襟作为结尾,表达了深深的悲伤和不舍。
译文
全家幸得达淮滨,何事天星陨老人。
千里程登违此日,卅年父执痛前尘。
故乡烽火能知我,满地干戈竟失亲。
回首菰城寒夜雨,山河已渺泪沾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一句“全家幸得达淮滨,何事天星陨老人”,通过“全家幸得”和“何事天星陨老人”的对比,突出了战乱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和无奈。第二句“千里程登违此日,卅年父执痛前尘”,则通过“千里”、“卅年”和“父执”三个时间、身份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和家人的深深怀念。第三句“故乡烽火能知我,满地干戈竟失亲”,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给个人命运带来的改变和冲击。最后一句“回首菰城寒夜雨,山河已渺泪沾巾”,以“回首”、“寒夜雨”和“山河已渺”三个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过去的无限眷恋和感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的描述和个人感受的抒发,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