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憎世俗太粗疏,未得真情赋遂初。
禄养岂能全志养,分居总不若同居。
情欢野老偏隆古,孝尽颛愚胜读书。
同是思亲逢节候,天涯多少倚门闾。
岁朝杭寓独居书除夕思母之作五首
生憎世俗太粗疏,未得真情赋遂初。
禄养岂能全志养,分居总不若同居。
情欢野老偏隆古,孝尽颛愚胜读书。
同是思亲逢节候,天涯多少倚门闾。
注释:
- 生憎世俗太粗疏:我厌恶世俗太过粗疏无礼。
- 未得真情赋遂初:未能抒发真实的情感,就像《诗经》中的“赋诗以自序”。
- 禄养(lù yǎng):指俸禄和供养,这里指物质生活。
- 分居总不若同居:分开居住,终究比不上住在一起。
- 情欢野老偏隆古:指乡村中那些年老而快乐的人们特别受人尊敬。
- 孝尽颛愚胜读书:指孝顺的人虽然愚笨,但胜过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独自居住在杭州时,怀念母亲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生憎世俗太粗疏”,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粗疏和冷漠表示了极大的反感。他认为,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世俗生活中的虚伪和冷漠则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第二句“未得真情赋遂初”,诗人感叹自己尚未有机会抒发真实的情感,就如同《诗经》中的“赋诗以自序”一样。这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禄养岂能全志养,分居总不若同居”,诗人认为,仅仅依靠俸禄和供养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志向,而分开居住也不如住在一起。这反映了他对家庭团聚和共同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情欢野老偏隆古”,诗人指出,乡村中那些年老而快乐的人们特别受人尊敬。这说明他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善良和纯真,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或地位权势。
最后一句“孝尽颛愚胜读书”,诗人强调,孝顺的人虽然愚笨,但胜过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这表明他对于亲情的重视和孝顺的价值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