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发剪纸人妨,谣惑城乡夕未遑。
独尔随亲苕水上,安居略不涉慌张。
【注释】
1.何来:何处来。发剪纸人:指剪贴的纸花人像,是古代一种丧葬用品。
2.谣惑:谣言蛊惑。
3.随亲:跟随亲人。苕水:即苕溪,在浙江省德清县西北。
4.安居:安家落户。略不:稍微没有。慌:慌张。
5.赏析:诗人以哀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何来发剪纸人妨,谣惑城乡夕未遑。
独尔随亲苕水上,安居略不涉慌张。
【注释】
1.何来:何处来。发剪纸人:指剪贴的纸花人像,是古代一种丧葬用品。
2.谣惑:谣言蛊惑。
3.随亲:跟随亲人。苕水:即苕溪,在浙江省德清县西北。
4.安居:安家落户。略不:稍微没有。慌:慌张。
5.赏析:诗人以哀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译文】: 我特别怜爱小女子,代替父母操劳家务。十四岁就已懂事,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做。忍心抛下弟弟妹妹,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窑湾土坏,北风呼啸,令人心碎! 【注释】: 尤怜荪女代劬(qú):特别怜爱小儿子,代替母亲承担家庭责任和生活重担。荪,通“孙”,指小儿子。代,担当。 事:事情。操:料理。 忍此背亲抛弟妹:忍受这一切,背弃亲人,抛弃弟弟妹妹。 窑湾坏土北风号:窑湾里的土质不好,被风吹得破碎
注释: 悼亡百绝句: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菰城生灭悼同儿:菰城,指妻子生前居住的地方,生灭,表示生死离别之意;悼同儿,指悼念死去的妻子。 课字三千未谒师:课字,学习文字的意思;三千,表示学习的艰难困苦;未谒师,没有请教过老师,表示自学成才。 到底不分虚实肿:到底,表示时间之长;虚实肿,表示疾病之重;分清虚实肿,表示辨别是非曲直。 半年淡食莫能离:半年
注释:春秋两季的美景难以衡量,我很高兴家中有爱日之长的人。 我不是登山而是放船游玩,常常增添快乐的事情给婆婆。 赏析:此诗为悼亡之作。首句“春秋佳景费评量”,是说春秋两季的美景难以衡量,这既是对逝去妻子的爱恋之情,也是对妻子生前美好时光的怀念。第二句“犹喜门庭爱日长”,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第三句“不是登山还放棹”,诗人并没有像一般登高望远之人那样,在山顶上俯瞰山川之美
【注释】 一岁:一年的光阴。五女殇:五位女儿早夭。苍茫:苍翠迷茫。收泪:停止哭泣。恐:恐怕。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五个女儿的,诗人用“一岁何堪五女殇”开头,以悲愤的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亡女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又以“半生心血付苍茫”来写自己的悲伤,表明自己一生的努力和付出都付之东流,只留下无尽的悲伤。最后,他写到“时时收泪开颜笑”,表示尽管悲痛不已,但他仍然要强颜欢笑
【注释】 逢:遭遇。十课:十天为一课,这里指十天一次。风雨难联兄弟床:比喻夫妻或恋人不能共患难。心恻:内心痛苦。愚夫:泛指没有见识的人。卖文字:出卖自己的著作,即写作谋生。寒天残漏:形容天气寒冷。羹汤:指汤水,这里比喻生活艰难困苦。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写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与悲伤。妻子在思念丈夫的时候,想象他在外面的生活状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他的不易,表达出自己对他的深深思念。
牛衣从不泣王章,世味无如道味长。 大好家声书画舫,惟携端砚寿儿郎。 注释: - 牛衣:指丧服,这里指妻子去世后的悲伤和孤独。泣:哭泣。王章:典出《史记·货殖列传》中王章的故事,比喻悲伤之情难以言表。世味: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道味:指道家的清静淡泊之趣味。 - 大好家声:美好的家庭名声,通常意味着家族中有贤德之人,有才华出众的子女。书画舫:古代的船只上常设文房四宝(纸、笔、墨、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