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波曾识古须眉,问彼无言芳桃李。
【赏析】
此诗是诗人春日游艺林,被邀请饮宴鱼计亭时所写。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席间情景:诗人面对满桌佳肴,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第三句“问彼无言芳桃李”,既写出席上宾朋的高雅,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钦敬;第四句“古须眉”则是指那些与世无争、安于隐逸的人;最后一句“问彼无言”表明诗人已把酒言欢,不问俗事了。全诗以咏物起兴,抒发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明波曾识古须眉,问彼无言芳桃李。
【赏析】
此诗是诗人春日游艺林,被邀请饮宴鱼计亭时所写。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席间情景:诗人面对满桌佳肴,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第三句“问彼无言芳桃李”,既写出席上宾朋的高雅,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钦敬;第四句“古须眉”则是指那些与世无争、安于隐逸的人;最后一句“问彼无言”表明诗人已把酒言欢,不问俗事了。全诗以咏物起兴,抒发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艺林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诗句: 1. 春分日艺林招饮鱼计亭,即席书怀并柬其从子幼幸:春天的一天,在艺林聚会,饮酒至鱼计亭,写诗以表达对从子的思念之情。 2. 菰城西北有高亭,名贤觞咏入丹青:菰城西北有一高亭,名贤们在这里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3. 郑氏园林属陈氏,当年轶事闻趋庭:郑氏园林属于陈氏家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五》。这首诗通过对吴地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 千金墟怀古:我听说在吴地,有一片曾经繁华的遗址,现在却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 道旁樵牧识旧名:我在路边看到那些樵夫和牧民,他们都能认出这个地方的名字,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地点。 - 库置千金良有以:这里的“库”指的是储藏财富的地方
二月六日,薛子白、胡馨甫、高共甫乘兴泛西湖,谒蒋公祠,饮湖畔。夜饮子白家,纪事柬心农丈。 人与西湖两别离,经年不见思蕴结。 忽来湖滨晤故人,杭州胡高通州薛。 放棹湖心薄暮天,湖光人影杂明灭。 陡起湖风湖水高,吹皱波纹漾细密。 涌出云峰无数青,千朵叠成石凹凸。 指是新祠祀蒋公,孤山如幕天然设。 图画战功摩峭厓,四壁英姿动毫发。 白苏政绩寄烟鬟,韩岳精神摇岩穴。 纵使湖泉冷若斯,难抹烈士热心血。
【注释】 1. 师竹:作者的朋友。 2. 东阳:地名,今浙江东阳县。 3. 石洞贻芳卷:是作者的诗卷。 4. 过访:拜访。 5. 酒楼:指饮酒的地方。 6. 笠青家:指笠清先生(名不详)的家。 7. 暝连朝:天黑了一整天。 8. 云从云洞里:意即云在云洞之中。 9. 为我:给(你)。 10. 说白云:告诉作者关于白云的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每句五音
师竹由东阳携石洞贻芳卷过访,偕饮酒楼,转至戴海门笠青家,夜归书赠师竹。 聚散皆天机,归出任行止。 旧日洞中仙,今日风尘子。 无术洗此心,沽酒不能已。 注释 1. 聚散皆天机:一切的聚合和离散都像是天地间不可预测的机缘巧合。 2. 归出任行止:回归到自己的归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3. 旧日洞中仙:昔日的自己如同洞中修炼得道的仙人,现在却成为了尘世中的凡夫俗子。 4. 无术洗此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竹由东阳携石洞贻芳卷过访”,师竹,诗人之弟;贻芳,诗人之兄。东阳,今浙江金华;石洞,指戴震。贻芳、师竹二人曾同游戴震家,贻芳为戴氏《水经注》撰序,师竹则作《水经注叙》,后师竹携石洞贻芳卷去而未归还。贻芳来拜访师竹,二人饮酒楼中。接着转至戴海门笠青家,夜归书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