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偪仄去,两山高插天。
云移林忽断,树迥日低悬。
猛虎窥行客,寒猿咽涧泉。
残钟来古寺,旅梦淡于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理解全诗内容,分析其意境、情感。
(1)一水偪仄去,两山高插天:形容溪水狭窄逼仄,两岸高山直插云霄。偪仄:窄小;“高”解释为“直”,“插天”意为“插入天空”。
(2)云移林忽断,树迥日低悬:指云雾移动时,树林仿佛断开,太阳在树梢上显得低垂。
(3)猛虎窥行客,寒猿咽涧泉:凶猛的老虎正悄悄地盯着行人,寒气凛冽的猿猴正低声啼叫于山涧中。猛虎、寒猿,都是比喻。
(4)残钟来古寺,旅梦淡于禅:寺庙里传来了敲钟声,而游客的梦境也变得模糊不清。
【答案】
译文:一条小溪狭窄逼仄地向前流去,两岸高山直插云霄。云雾飘动时,树林好像被截断似的;太阳从树梢上似乎要垂下地去。一只猛虎悄悄地盯着行人,一只寒猿低声啼叫着在涧底。一座古寺庙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游人的梦境也渐渐消散,像禅意一样淡薄。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旅途中观景,写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一水偪仄去”,是说一条小溪狭窄逼仄地向前流去,两岸高山直插云霄。这一句是写景。“偪仄”一词,用得传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小溪的狭窄逼仄。“逼仄”二字,不仅写出了小溪的狭窄,而且写出了溪岸的陡峭。
次句“两山高插天”,是说两岸高山直插云霄,与首句相呼应。此二句也是写景。
第三句“云移林忽断”,是说云雾飘动时,树林好像被截断似的。这一句是写景。
第四句“树迥日低悬”,是说太阳从树梢上似乎要垂下地去。这两句也是写景。
“猛虎窥行客,寒猿咽涧泉。”是说凶猛的老虎正悄悄地盯着行人,寒气凛冽的猿猴正低声啼叫于山涧中。此句也是写景。
尾联“残钟来古寺,旅梦淡于禅。”是说寺庙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而游客的梦境也渐渐消散,像禅意一样淡薄。这一句是抒情。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清幽的山水画,画面上是一条小溪,两岸高山,溪边有一片树林,山上有一座寺庙。诗人在这优美的景色中度过了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候,他感到疲倦了,于是便找了一座庙宇住下休息。夜深了,他听着寺庙里的钟声,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对景物的刻画,既抓住了特征,又着意渲染,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如“偪仄”“高插”“低悬”等词,准确地描绘了景物的特征;“窥”“咽”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动态和诗人的感受。此外,诗人在写景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静谧,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