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折千回总是山,当山拔地起雄关。
牛眠废堠烽烟靖,马上盘陀进退难。
百雉插天云漠漠,一沟界道水潺潺。
不堪重问前朝事,断镞沉沙夕照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居庸关(第一联)

万折千回总是山,当山拔地起雄关。
牛眠废堠烽烟靖,马上盘陀进退难。
注释:

  • “万折千回”,形容山势险峻曲折,经过许多曲折。

  • “山”,指居庸关周围的山。

  • “当山”,形容居庸关像一座山峰一样耸立在山中。

  • “拔地起”,形容居庸关非常高耸。

  • “雄关”,雄伟的关口。

  • “牛眠废堠”,废弃的烽火台。

  • “烽烟靖”,烽火熄灭,表示战事平息。

  • “马上盘陀”,形容骑马时难以前进或后退的情景。

  • “进退难”,形容形势复杂,难以把握方向。

    百雉插天云漠漠,一沟界道水潺潺。

    注释:

  • “百雉”,高大的城墙。

  • “插天”,形容城墙很高,直插云端。

  • “云漠漠”,形容天空中的云层很厚。

  • “界道”,指城墙之间的道路。

  • “水潺潺”,形容水流声音细碎悠长。

    不堪重问前朝事,断镞沉沙夕照殷。

    注释:

  • “不堪”,无法承受,无法面对。

  • “重问”,再次询问。

  • “前朝事”,指过去的事情,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战争或政治事件。

  • “断镞”,箭头断裂。

  • “沉沙”,指箭矢落入沙中。

  • “夕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 “殷”,明亮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第一联通过“万折千回总是山,当山拔地起雄关”表达了居庸关地势险要、气势磅礴的特点;第二联通过“牛眠废堠烽烟靖,马上盘陀进退难”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平静景象;第三联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百雉插天云漠漠,一沟界道水潺潺”,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最后一句“不堪重问前朝事,断镞沉沙夕照殷”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整首诗既展现了居庸关的自然美景,又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