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更舟五采幡,登台齐拜使君门。
长途老马知前驿,熟道轻车认故辕。
终是旧勋膺主眷,的应新任报君恩。
一麾悬照当空镜,海日何曾蔽覆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嘉庆十六年(1811)秋,诗人因事抵任台湾。在台三年后,于嘉庆二十一年(1806)春返京。此时诗人想起丙午(1786)的台变事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登台拜谒使君门,“舟五采幡”即船饰以五彩旗幡。“齐拜”,是说全城官民一齐向使君门跪拜致敬。“使君”,是指地方长官,也指地方长官的姓。

颔联写自己虽久离家乡,但老马熟路,轻车熟道,仍可顺利地回到故乡,并受到当地官民的热烈欢迎。

颈联抒写作者虽身居异域,但得到皇帝信任重用,仍然感到十分荣幸,因此,他应感激皇恩浩荡,报效朝廷。“新”,指新任;“旧”,指旧职、旧恩。此联是诗人对朝廷的一种感恩之情。

尾联写诗人自感荣耀,故将赴任的行装悬挂在台城之上,希望借此表明自己的清白之身。

【注释】

苏斋:作者书房名。

台郡:指作者当时所任官职。

丙午:乾隆五十六年(1791)。这一年,台湾爆发丁忧回京的士绅林文察等人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荷兰殖民者的侵略,史称“丙午兵变”。

五采:五彩。

一麾:古代一种旌节,这里借指官职。

《史记·高祖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请告之,凿壁见的父亲。”此处用以表示自己虽身在异乡,但得到皇帝信任重用,仍然感到十分荣幸。

盛水的器具,覆其口则水不得出。这里比喻受蒙蔽的人,意谓自己虽然身处台城,但实际上并没有蒙蔽皇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