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宦海东,回头汗马几人同。
山河伊昔保无害,童叟到今传有功。
运甓肯辞宏景瘁,据鞍不减伏波雄。
桑榆霞照休言晚,天半还标万丈红。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诗为七律。首联“二十年前宦海东,回头汗马几人同”,是诗人的自述和感慨。“二十年前”点时间,“宦海东”点空间,表明诗人在宦海中已经度过了二十年。“回头”点时间,表明诗人对过去的事情还记忆犹新,有追忆。颔联“山河伊昔保无害,童叟到今传有功”,是诗人的议论和感叹。“山河伊昔”指江山社稷,这里暗指台湾,是诗人所要保卫的地方。“童叟”指百姓,即台湾人民。“到今传有功”意谓至今台湾人民仍传颂着他们的英雄事迹,而自己则无福消受。颈联“运甓肯辞宏景瘁,据鞍不减伏波雄”,诗人以典自比,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尾联“桑榆霞照休言晚,天半还标万丈红”,诗人以桑榆自喻,表示自己的壮志依然。

【答案】

译文:

二十年前我宦游东海之滨,回首往事,还有几人与我并肩作战?

当年山河得以保全没有遭受战乱,如今台湾人民仍传颂着他们的英勇事迹,而我则无福消受!

我愿像运砖一样勤于劳作,不辞劳苦;我愿像骑马一样驰骋疆场,不减当年豪情;

夕阳西下,余辉映照桑榆,我年老体衰,但壮志犹在!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春,诗人由福建按察使调补台湾道御史时所作。当时,清朝政府派兵前往台湾镇压郑氏叛乱。诗人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踏上了收复失土的征程。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清朝政府大败而归,台湾被割让给了外国势力。诗人对此深感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二十年前宦海东,回头汗马几人同。”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在官场上的经历。那时,他在宦海中打拼,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战斗。颔联:“山河伊昔保无害,童叟到今传有功。”诗人感叹江山社稷得以保全,没有遭受战乱的破坏;台湾人民的英勇事迹一直传颂着,而他却无福消受。颈联:“运甓肯辞宏景瘁,据鞍不减伏波雄。”诗人用运砖和骑马的典故来比喻自己。他愿意像运砖一样勤劳地工作,不辞辛劳;又像骑马一样驰骋疆场,不减当年的豪情。尾联:“桑榆霞照休言晚,天半还标万丈红。”诗人用桑榆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尽之情。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桑榆,虽然年老体衰,但他的壮志依然如万丈红霞般高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