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阑珊惹恨多,不堪蝶拍与莺梭。
文章水面何时落,风雨楼头几度过。
解佩记曾来翠拾,寻芳谁复想蓝拖。
烟销月冷无言处,一缕香魂奈别何。

落花

春事阑珊惹恨多,不堪蝶拍与莺梭。

文章水面何时落,风雨楼头几度过。

解佩记曾来翠拾,寻芳谁复想蓝拖。

烟销月冷无言处,一缕香魂奈别何。

译文:
春天过去,花儿凋零,我满怀愁绪。蝴蝶轻拍着我的衣襟,莺儿在我耳边低语。
什么时候文章会在水面上飘落,在风雨中的楼头经历了多少次?
曾经有人解开了玉佩,来到翠绿的草地上捡拾;又有谁能想到,在寻找美好景色时,谁会像蓝色裙子一样被风吹走?
烟消云散,月光寒冷,我在沉默中无处诉说,只能让一缕香气的灵魂独自面对离别。

赏析:
这首诗以落花为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首句“春事阑珊惹恨多”,直接点明了春天已经过去,而此时的心情却因为春天的结束而感到遗憾。这里的“阑珊”一词,形容春事已尽,春光不再,给人以深深的失落感。
诗人通过对蝴蝶和莺儿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离去给诗人带来的影响。蝴蝶轻拍着诗人的衣襟,莺儿在耳边低语,这些生动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然而,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留给诗人的是无尽的哀伤和怀念。
中间两句“文章水面何时落,风雨楼头几度过”,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消逝的具体景象。这里用“文章”比喻美好的事物,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已经不在;而“风雨楼头”则是对春天离去的见证。这里的“几度过”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无奈和惋惜。
最后两句“解佩记曾来翠拾,寻芳谁复想蓝拖?”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解佩”指的是解开了玉佩,象征着过去的一段感情或经历;“翠拾”则是指采摘翠绿的草药,意味着诗人曾经为了追寻美好的事物而付出努力。而“寻芳谁复想蓝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整首诗以落花为引子,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