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潮水发源长,奔撼雄关势莫当。
好是三春鸣鹿耳,漫夸八月吼钱塘。
涌时真觉银峰立,落处非关铁弩张。
一自东鲸归海去,晴帆万里不波扬。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考核,既涉及到诗歌的内容,也涉及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重点考核了对这首诗的赏析。

【答案】

“台郡”指临安;“八景”泛称杭州胜景;“黄山潮水发源长,奔撼雄关势莫当”写钱塘江口的潮声,气势磅礴;“好是三春鸣鹿耳,漫夸八月吼钱塘”写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涌时真觉银峰立,落处非关铁弩张”写潮水涌时像山峰一样屹立,落下却和铁弩毫无关系;“一自东鲸归海去,晴帆万里不波扬”写潮水的东来西去与帆船扬起帆篷迎风破浪的意境。

译文:

黄山和钱塘江边的水都从远方流来,奔向雄伟险要的关口,没有谁能阻挡它们。

只有三月的春风能唤醒沉睡的梅花,八月的雷雨才让钱塘江声如雷霆。

潮来时它像银色的山峰矗立,潮落时它并不用铁弩张弦。

自从东海龙王驾着海船回到大海之后,晴天里乘着风帆驶过万里海面,就不会激起什么波澜。

赏析:

诗以议论起兴,点明题旨。首联写钱塘江口潮声浩渺,其势磅礴,为下文写观潮之壮举作铺垫;第二联紧承上联写钱塘江潮,既有形似,又有神韵。“鸣”字传神地写出钱塘江大潮的声音。“漫夸”二字写出钱塘江大潮声势之大,足以令人瞠目结舌。颔联两句写潮水涌时,犹如银山高耸,势不可挡;落时又如铁弩张开,声势浩大。颈联两句写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景象,如同银山在天边矗立,落时却并不用铁弩张弦(即不用强弩射箭)相搏,足见其势之巨大。尾联写钱塘江潮自古就如此,如今更是如此。从“鲸鱼”“鲸鱼”看,诗人是怀着敬仰之情观赏钱塘江潮的;从“归海”到“归海”,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而深远,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