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杏任疑猜。
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
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
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

诗句释义:

  1. 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杏任疑猜。
  • 胭脂般的红色在不经意间盛开,仿佛是有意为之,与桃花或杏花难以区分。
  1. 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
  • 红梅随意地生长在竹林之外,斜倚枝头,似乎并不像林中的半棵树那样高大挺拔。
  1. 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
  • 如果有人想要欣赏这抹胭脂红,诗人应该用诗意的言辞来赞美;而如果只是怜惜它的芳香,那么不妨倒上一杯美酒来倾情倾心。
  1. 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
  • 这抹胭脂红的红梅早早地绽放于秋天,就如同厨师在调味时特别调配了它的味道一样,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和味道。
    译文:
    一抹红色的胭脂在不经意间开出,与桃花、杏花难以分辨。
    它随意地生长在竹林之外,斜倚枝头,不似林中的半棵树那样高大挺拔。
    如果有人想要欣赏这抹胭脂红,诗人应该用诗意的言辞来赞美;而如果只是怜惜它的芳香,那么不妨倒上一杯美酒来倾情倾心。
    这抹胭脂红的红梅早早地绽放于秋天,就如同厨师在调味时特别调配了它的味道一样,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和味道。

赏析:
这首诗以“次韵中秋郡署红梅早开”为题,描绘了一幅红梅盛开的美景。诗人以胭脂红为引,巧妙地将红梅与桃花、杏花进行比较,既突出了红梅的独特之处,又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红梅的生长状态和特点。他写道:“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杏任疑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红梅的颜色,更通过“作意开”一词,传达出诗人对红梅的喜爱和期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红梅比作是桃花和杏花中的一员,让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红梅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红梅与其他植物的差异。他写道:“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红梅与周围环境的差异。他提到红梅生长在竹林之外,而不是林中的某一棵树,进一步突出了红梅的独特地位。同时,他还指出红梅不如其他植物高大挺拔,这种谦虚的态度也让人印象深刻。
诗人转向对红梅的赞美和情感表达。他写道:“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他认为如果有人想要欣赏红梅,那么就应该用诗意的言辞来赞美;如果只是怜惜它的芳香,那么就应该倒上一杯美酒来倾情倾心。这里的“索笑”、“怜香”都是诗人对红梅的情感表达,既体现了他对红梅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又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
诗人再次强调了红梅的独特之处。他写道:“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红梅的独特地位。他提到红梅早早地绽放在秋天里,就如同厨师在调味时专门调配了它的味道一样,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和味道。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红梅与厨师的形象相联系,既突出了红梅的独特地位,又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