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响林隈,长途暮色摧。
水吞龙背没,风裹马蹄回。
且喜边尘静,遥闻画角哀。
牧羊荒草路,吊古几徘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具体而言,要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手法等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边塞傍晚的景象。第一句写水急,第二句写山高,第三句写风急,第四句写声哀,第五句写人安,第六句写情悲,最后一句写景寂。
【答案】
示例: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傍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的深深敬意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译文:树林中水流湍急,暮色笼罩着漫长的道路。水势浩渺淹没了龙背,大风裹挟着马蹄飞回。喜见边境烟尘平息,远远传来画角哀婉的呜咽。牧羊人在荒草路上徘徊,吊古之情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①水吞龙背没(水浪汹涌,淹没了龙背),形容水流湍急。②边尘静,边庭的战乱已平息。③遥闻画角哀(远处传来凄凉的号角声),边塞戍楼响起了号角。④吊古几徘徊(在荒凉的边地徘徊沉思),诗人在边塞徘徊,心中充满惆怅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黄昏景色的七言绝句。首句从听觉的角度入手,写出了水流湍急的声音;次句通过视觉角度,描绘出夕阳西下,山峦苍茫的景色;后三句则从触觉和感觉上写出了风的强烈和声音的凄切。全诗语言简洁凝炼,意境苍凉壮阔,风格雄健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