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千尺插江立,水府沈沈吹波急。
太古何人刳石腹,天脐地肺相呼噏。
我从峡山古寺来,探奇已觉心颜开。
英州又复觏此景,坐见绝壑生风雷。
山僧导我登古洞,磴道诘曲如入瓮。
时当盛夏苦流汗,及到谾谾衣忽冻。
青莲涌吐正中岩,大士踞之何巉巉。
石乳倒垂参差出,轮囷其色皆黕黬。
吁嗟岭外富灵窟,崆峒七星争突兀。
不如此岩逼龙宫,清寒气已入山骨。
【译文】
观音岩
苍崖千尺插江立,水府沉沉吹波急。
太古何人刳石腹,天脐地肺相呼噏。
我从峡山古寺来,探奇已觉心颜开。
英州又复觏此景,坐见绝壑生风雷。
山僧导我登古洞,磴道诘曲如入瓮。
时当盛夏苦流汗,及到谾谾衣忽冻。
青莲涌吐正中岩,大士踞之何巉巉。
石乳倒垂参差出,轮囷其色皆黕黬。
吁嗟岭外富灵窟,崆峒七星争突兀。
不如此岩逼龙宫,清寒气已入山骨。
【注释】
- 苍崖:青色的崖岸。
- 水府: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刳(kū):挖空。
- 天脐:指岩石的天然形态。
- 地肺:指岩石的天然形态。
- 谾谾(wèi niè):形容衣服湿润的样子。
- 青莲:指莲花座上的佛像。
- 巉巉(chán chán):形容石头陡峭。
- 崆峒(kōng tóng):这里指的是七峰山的山势。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观音岩的壮丽景色和神奇传说。全诗通过描绘观音岩的奇特景象和传说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一句“苍崖千尺插江立”,描绘了观音岩高耸入云、直插江中的壮观景象。第二句“水府沈沈吹波急”,则写出了观音岩周围水域的浩渺和波涛汹涌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观音岩周围环境的描绘,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
第三句“太古何人刳石腹”,则是在赞美观音岩的自然之美。这句诗通过对岩石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第四句“天脐地肺相呼噏”,则是进一步描述了观音岩的特点。这里的“天脐”和“地肺”都是形容岩石的形态,它们互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观音岩的独特之处。
接下来四句,诗人详细地描述了他游览观音岩的经历。从“我从峡山古寺来”到“及到谾谾衣忽冻”,诗人一路游览,一路感叹。其中,“青莲涌吐正中岩”一句,更是将观音岩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转向观音岩的传说和神秘之处。“山僧导我登古洞”到“清寒气已入山骨”,诗人通过与山僧的对话,了解到观音岩背后的故事和传说。这些传说更加增添了观音岩的神秘色彩,让人对其产生更多的好奇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悠远。诗人通过对观音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