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
九十秦博士,典谟亦已明。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
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
老夫难趋走,岂敢抗弓旌。
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
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句来分析赏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内容与手法上的赏析。
“赠李映碧先生”,交代了赠诗的背景和对象,点明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指出伏生是孔子的弟子,在秦朝的时候,因为儒家经典失火而散佚,后来由他传授下来,因此后世学者都以伏生为儒家经典的传承者。
“九十秦博士,典谟亦已明”,说明伏生在秦时为博士,并且他的学说得到了确立。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用斗杓指示方向,表明伏生是儒家典籍的传承者。
“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说著作流传到山中,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多么高深啊!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指朝廷正招揽有才德的人,诏书已经下达江城。
“老夫难趋走,岂敢抗弓旌”,我老了,行动不便,怎敢抗令前去呢?
“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把书送给使者,卷轴满满的装了很多。
“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白云封住岩谷,时时能听到鸾凤的叫声。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李映碧先生的赠答诗。诗的前两联写孔子之学自伏生得以传世,后两联则赞美伏生的学问博大精深,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敬爱之情。此诗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自然平淡,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