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我爱读春秋,仲父多才竟事雠。
国柄既操忘故主,槛车甫脱献佳猷。
叔牙知己心能谅,召忽披肝愿莫酬。
地下若逢公子纠,三归宰相赧颜不。
【注释】
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齐桓公的主要辅佐。
论:谈论,评论。爱读:喜爱阅读。
春秋:指《左传》。
仲父:管仲的尊称。多才:才能出众。竟事雠(zú仇):为报仇而努力。
国柄:国家的权柄。操:把持。忘:忘掉。故主:过去的主人。
槛车:囚车载犯人用的笼子。甫:不久。脱:解脱。佳猷:高明的计划或策略。
叔牙:齐桓公的宠臣。知己:知心的朋友。谅:相信。披肝:敞开心胸。披:张开、袒露。
召忽:齐桓公的大臣,与管仲不和。愿莫酬:希望不要实现。
地下:阴间。若逢:如果遇见。公子纠:齐桓公的侄子。三归:指齐国的三个地方。宰相:宰相之职。赧颜不(nǎn yán bù):面红耳赤的样子,羞愧难当的样子。赧:脸红。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通过赞颂管仲的功绩及死节精神,寄托了作者的感慨之情。诗中赞扬了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时,为报仇而努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管仲死后仍能保持清白之身的赞赏之情。
全诗共六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国柄既操忘故主”,意味着拥有了国家的大权之后,就应该忘记过去的主人,一心为国家着想。又如“槛车甫脱献佳猷”,暗示了管仲即使被囚禁也能提出高明的策略,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如最后一句“三归宰相赧颜不”,更是将管仲作为国家栋梁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敬佩。
诗中的用词也颇为讲究,如“多才”一词,不仅赞美了管仲的多才多艺,还暗示了他能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能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