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忍使日月光,蔽亏重云黑。
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百家咸披靡,似用大师克。
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发愤阐阙文,尘埃教荡涤。
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上则考天时,殷勤补长历。
下则综形势,聚来图疆域。僣礼与败度,乱贼暨戎翟。
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载观交兵篇,往来正如织。
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役。
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五材民并用,戒惧存法则。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
窃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
钟磬铿然鸣,清音动四壁。忆昔鸿词徵,余亦预末席。
客居郊坛西,颇爱厥境僻。凉风下庭梧,朝昏玩义画。
冥会待悬解,忽然尘虑释。与君偕罢归,十载卧泉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赠顾进士复初》。

【诗句解读】:

  1. 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忍使日月光,蔽亏重云黑。
  • “褒贬本所无” 指批评与赞扬都是无谓的。
  • “安用常唧唧” 表达一种放弃日常琐碎,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
  • “日月光” 象征光明和希望,”重云黑” 表示黑暗或困境。
  1. 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百家咸披靡,似用大师克。
  • 描述顾进士的崛起,如同从黑暗中振作起来。
  • “百家咸披靡” 指各种观点都被推翻或压制。
  • “似用大师克” 比喻顾进士有如大师般的能力和影响力。
  1. 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发愤阐阙文,尘埃教荡涤。
  • 描述顾进士整理并完成了大量的文献工作。
  • “发愤阐阙文” 指通过努力弥补文献中的错误。
  • “尘埃教荡涤” 比喻这些工作清除了多年的混乱,恢复了秩序。
  1. 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上则考天时,殷勤补长历。
  • “曲说” 指错误或不合逻辑的说法被废除。
  • “禾稼驱螟螣” 指农业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农作物的损失。
  • “上则考天时” 指研究自然规律,以预测天气。
  • “殷勤补长历” 指编制更准确的长历(历书),指导农业生产。
  1. 下则综形势,聚来图疆域。僣礼与败度,乱贼暨戎翟。
  • “下则综形势” 指对地理、军事等进行综合分析。
  • “僭礼与败度” 指不遵守礼仪或破坏规范。
  • “乱贼暨戎翟” 指导致战争和混乱的民族或势力。
  1. 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载观交兵篇,往来正如织。
  • “事事关大义” 指处理国家大事要考虑正义原则。
  • “胪列各就职” 指官员们根据职责执行任务。
  • “载观交兵篇” 指观看战争记录,了解战争历史。
  • “往来正如织” 形容战争频繁,局势紧张。
  1. 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役。
  • “旌旗犹在眼” 形容战争尚未结束,但形势已经明朗。
  • “开卷若凭轼” 指阅读书籍如亲自驾车一样。
  • “晋楚争夏盟” 指春秋时期的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
  • “宋郑困行役” 指战国时期宋、郑两国因国难而困顿。
  1. 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五材民并用,戒惧存法则。
  • “向戌” 指鲁国的向戌,他在战争中曾提出停战协议。
  • “弭兵” 停止战争的意思。
  • “五材民并用” 指五种才能的人共同为国家服务。
  • “戒惧存法则” 指保持警惕,遵守法律。
  1.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
  • “霸统” 指霸主的统治方式。
  • “王猷” 指帝王的治理方法。
  • “日横流” 形容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 “瞻乌” 指乌鸦,古代传说中代表不详之兆。
  1. 窃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
  • “窃取” 指得到深刻的见解或秘密的启示。
  • “鲰生” 指平凡的学者或学生。
  • “君书出虽晚” 指老师的著作虽然出版较晚,但仍然值得学习。
  • “重到杏坛侧” 指再次回到讲学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顾进士复初的,表达了对其学术成就的赞赏和对乱世英雄的钦佩。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展现了顾进士的才华和抱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困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