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天气晴,春风处处啼流莺。
夭桃稚柳斗生意,踏歌陌上余冶情。
我来暂借东湖住,萍絮因缘惜前度。
湖头物色未全非,九峰遥对烟鬟暮。
当时一欢火迫余,南帆北马岁月虚。
花时且酌尊中酒,乐意还同濠上鱼。
古今事业一弹指,成佛生天亦妄耳。
何如闲唤木兰舟,吟遍六桥好烟水。

诗句如下:

三月三日天气晴,

春风处处啼流莺。

夭桃稚柳斗生意,

踏歌陌上余冶情。

我来暂借东湖住,

萍絮因缘惜前度。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原文
    三月三日天气晴,春风处处啼流莺。
    夭桃稚柳斗生意,踏歌陌上余冶情。
    我来暂借东湖住,萍絮因缘惜前度。
    湖头物色未全非,九峰遥对烟鬟暮。
    当时一欢火迫余,南帆北马岁月虚。
    花时且酌尊中酒,乐意还同濠上鱼。
    古今事业一弹指,成佛生天亦妄耳。
    何如闲唤木兰舟,吟遍六桥好烟水。

  2. 诗词翻译
    三月三日天气晴朗,春风拂面吹动着黄鹂的啼鸣。
    娇嫩的桃花和嫩绿的柳树争相展示生机,人们边走边唱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我在这里暂住,如同萍水相逢般珍惜与旧地的缘分,因为这里是我曾经停留的地方。
    湖边的风景依然美丽,但时间在流逝,九座山峰远望像是烟雾缭绕的女子的发髻渐渐落日。
    当时的欢愉如同火焰燃烧过一般,留下美好的回忆。如今南船北马,岁月如梭。
    在花的季节里,让我们举杯畅饮,让快乐如同在濠河边游泳的鱼儿一样自由自在。
    纵观历史的长河,所有的事业就像弹指间的尘埃,成佛或升天也不过是空想罢了。
    不如现在悠闲地召唤一只木兰舟,让它载我们游览美丽的六桥,欣赏迷人的烟波美景。

  3. 创作背景:舒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对比现在的忙碌和过去悠闲的时光,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东湖”是苏州的一个著名景点,因此诗人在诗中特别提到了它,这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也是对这个地方情感的象征。

  4. 主题思想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具体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春天的景色不仅美丽动人,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例如,“夭桃稚柳斗生意”中的“夭桃稚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斗生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生机勃勃的自然元素的喜爱和赞美。
  • 通过对比“当时”与“现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当时一欢火迫余”,这里的“火迫”意味着过去的欢乐和热烈仿佛还在眼前,但转眼间已是物是人非,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诗人用“成佛生天亦妄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如“夭桃稚柳”被赋予生命,“踏歌陌上余冶情”则将人们的快乐和热闹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音乐美。每一个意象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表达主题,使得整首诗读来既愉悦又富有哲理。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对人生经验的总结。
  1. 历史评价
  • 舒瞻的这首《上巳东湖泛舟》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许多诗评家认为这首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 在古代文学史上,这首诗被视为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为后来的文人骚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模式。
  1. 现代影响
  • 虽然舒瞻生活在明清时期,但他的这首诗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上巳东湖泛舟》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读者,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真谛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