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常乞食,颜公亦求米。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

【注释】

①公择:陶渊明字五柳,又自号五柳先生;张长公:指张衡。

②乞食:向人讨食

③颜回:孔子弟子,曾为贫穷而守节

④伊优:春秋时宋国大夫,因失政被杀,后成为忧患、祸难的象征

【译文】
陶渊明常常向人乞讨食物,
颜回也向人求取米粒。
自古以来贤能之人,
所遇到的境遇都和这个相类似。
更何况我与世俗不合,
挨饿受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暂且守住原来的住所,
根据自己能力经营饮食。
得到吃的能够暂时安眠,
聚起房屋也能感到欣慰。
你为何远游他乡,
已经十天没有回家了。
还没有挣到一文钱看,
反而遭受三春的饥饿。
伊尹、吕尚复伊尹,
命运本就如此。
你没有见到张衡,
白发苍苍还在田园中。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自身处境的看法。
开头二句“陶令常乞食”,点出诗人陶渊明的生活状态。陶渊明一生不慕富贵,躬耕于田陇间,以读书为伴,其生活十分简朴。“颜公亦求米”一句则是说陶渊明的朋友颜回,他同样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为了守节而饿死了。
第三四句“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诗人认为古今以来,贤能的人所遭遇的情况都相同,他们都是过着清苦的生活。第五六句“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诗人感慨自己生在乱世,不能像古人那样过清静的生活,只能忍饥挨冻,这是很自然的事。
第七八句“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意思是说还是应该守住自己的旧居,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生活的简单供给。第九十句“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意思是说得到了一点食物就能暂时安心睡觉,聚起房屋也是令人高兴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最后四句“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诗人对朋友远游表示不满,认为他远离家乡已有些日子了,却没有挣到一文钱来看望自己,反遭受饥饿之苦。第十一十二句“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和最后三句“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伊尹和吕尚的故事(见《史记•殷本纪》),一个是张衡的故事(见《后汉书•张衡传》)。伊尹、吕尚都是古代有名的圣贤之士,他们因为被君主重用而得以施展才能,最终成就功名;而张衡则是一个有才学却不得志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就像伊尹、吕尚一样,他们曾经受到君主的重用,但是最终的命运仍然由他们自己决定。而张衡则不同,他有着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因此只能过着隐居的生活。诗人认为这种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对于张衡的遭遇并不感到惋惜。同时他也认为自己的命运也是如此,所以对于自己的未来并不过于担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同看法以及对朋友远游的不满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