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越千里,刺眼无寸山。
一登高迥处,非复河卫间。
乃知宝王刹,嵽嵽俯四寰。
手挥白日冷,足蹑青云闲。
天龙与天马,宛在户牖跧。
双鬟一朝尽,黛色如可攀。
直疑飞鸟外,足以恣往还。
昔贤已自诧,况我尘土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南帆越千里,刺眼无寸山。
一登高迥处,非复河卫间。
乃知宝王刹,嵽嵽俯四寰。
手挥白日冷,足蹑青云闲。
注释与赏析:
- 南帆越千里: 这句描述了船只向南驶过千里之遥的场景,表达了旅途的漫长和艰难。
- 刺眼无寸山: 形容视线所及之处没有高山,可能是为了突出目的地的遥远和不易到达。
- 一登高迥处: 指登上某个高处或高处的平台,意味着新的旅程开始。
- 非复河卫间: 表示离开黄河以西地区后,景色、感受都发生了改变。
- 宝王刹,嵽嵽俯四寰: 描述一座宝塔(佛教寺庙)的宏伟壮丽,以及其俯瞰四周的景象。
- 手挥白日冷,足蹑青云闲: 通过挥动衣袖(白日)和轻捷地行走在云端(青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天际的轻松愉快。
- 天龙与天马,宛在户牖跧: 天龙与天马,比喻高贵而优雅的人或物,如同天边的云彩一般存在。
- 双鬟一朝尽,黛色如可攀: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美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 直疑飞鸟外,足以恣往还: 诗人觉得自由得仿佛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不受拘束。
- 昔贤已自诧,况我尘土颜: 诗人感到自己的境遇与古代圣贤相比微不足道,甚至不如尘埃。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旅行者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