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昏如寐,三更浩共征。
云垂鸦背色,风卷马蹄声。
濡轨疑飞渡,闻钟觉近城。
谁知琨逖辈,壮志喜论兵。
诗句注释与赏析:
四顾昏如寐,三更浩共征。
注释:
- “四顾”: 环视四周。
- “昏如寐”: 形容四周的景象昏暗,好像已经入睡了一般。
- “三更”: 古代以夜分为12个时辰,其中三个时辰为三更,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浩共征”: 形容大军行动的声势浩大。
云垂鸦背色,风卷马蹄声。
注释:
- “鸦背”: 乌鸦背上的颜色,此处用以形容天色暗淡或阴沉。
- “风卷马蹄声”: 风吹动马的蹄声,给人一种动感和力量感。
濡轨疑飞渡,闻钟觉近城。
注释:
- “濡轨”: 湿漉漉的轨道,可能是指夜晚行驶时轨道潮湿。
- “疑飞渡”: 怀疑自己正在渡过河流。
- “钟觉近城”: 听到远处的钟声,感觉到城门就在不远处。
谁知琨逖辈,壮志喜论兵。
注释:
- “琨逖”: 指边远地区。
- “逖辈”: 指的是边远地区的将士们。
- “壮志喜论兵”: 表达了对军事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译文:
在四下望,天色已昏沉如同入梦,深夜里,我与大军一同出征。天空中的云像乌鸦的背部一样沉重,风也似乎在卷动着马蹄的声响。
行进中湿滑的轨道让人疑惑是否在飞渡,远远地听到了钟声,感觉城门就在脚下不远处。
谁能想到那些远在他乡、边陲之地的将士们,他们满怀壮志,喜欢讨论和研究军事策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夜晚行军的场景来表达对边疆将士们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紧张的画面,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如云、风),也有对军事行动的描写(如铁骑、马蹄声)。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声音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氛围。此外,诗中的用词和意象选择也非常讲究,如“鸦背色”、“风卷马蹄声”,以及最后的“壮志喜论兵”,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