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六载兴超然,忽送飞凫望若仙。
扬子波涛千里接,皖公楼观九秋悬。
近乡淳俗无烦虑,学道深情肯漫迁。
若荷君家外台问,重来仍有孝廉船。

【注释】

张荫三:人名。安徽:地名,今安徽省。

儒官六载兴超然:儒官六年后,他的志向和才干都得到了发展。

忽送飞凫望若仙:突然接到命令,像一只神鸟从天而降。

扬子波涛千里接:扬子江的波涛汹涌澎湃,一望无边。

皖公楼观九秋悬:皖公楼观耸立在秋天,高入云端。

近乡淳俗无烦虑:回到家乡,一切烦忧都抛到了脑后。

学道深情肯漫迁:学习道理,有深厚的感情,不会随意改变。

若荷君家外台问:如果能够得到你家里的支持和帮助。

外台:这里指官府。

重来仍有孝廉船:如果有机会回来,我还会乘坐孝顺廉洁的船只。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赠别友人的一首佳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首联“儒官六载兴超然,忽送飞凫望若仙”,意思是说,这位朋友在官场上已经六年了,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突然之间,他收到了一封命令,让他离开京城,前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这就像一只神鸟突然从天而降一样,让人感到惊讶和惊喜。这里的“飞凫”指的是神鸟,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而“若仙”则形容了这位官员的非凡气质和才华。

颔联“扬子波涛千里接,皖公楼观九秋悬”,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官员即将前往的地方的特点。扬子江的波涛滚滚如千军万马,一望无际,而皖公楼观则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高高的云端之上。这里的“扬子波涛”指的是长江,而“皖公楼观”则是位于安徽的一个著名景点。这两句话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这两个地方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些美景。

颈联“近乡淳俗无烦虑,学道深情肯漫迁”,则是对这位官员即将离开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他虽然即将离去,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烦恼或不安。相反,他更关心家乡的淳朴民风和淳厚风俗,以及他对道学的热爱之情。这里的“淳俗”指的是家乡的民风民俗,而“学道”则是指对道学的热爱。这两句话通过对这两点进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深切关怀和理解。

尾联“若荷君家外台问,重来仍有孝廉船”,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如果能够得到您家的外台支持和帮助,那么他一定会再次回来继续他的仕途之路。这里的“外台”是指官府或者上级部门的意思,而“孝廉船”则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条船,象征着清廉和正直。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进行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盼。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