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儒效厌迂疏,寂寞兰陵讲学庐。
归去聊营陶令宅,写成应有郑君书。
海滨孤愤消精卫,世上危机避寄居。
衮衮诸公台省满,华堂意味近何如。

【注释】

黄岩王玫伯:作者的朋友。王玫伯,字子美,号东山,黄岩(今属浙江)人。

王玫伯:指王玫伯的《东山草堂诗》或其为人。

雕草堂:王玫伯的草堂名。

次韵:应和别人的诗词而写的作品,体裁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与原唱在格律、韵脚方面相同或相近。

次韵答之:即“次韵王玫伯”的意思。

儒效:儒者的效用、作为。

精卫:传说中的一种鸟,据说这种鸟常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寄居:寄居他乡。

衮衮:形容众多。台省:指朝廷。

华堂:指王玫伯的东山草堂。

【赏析】

这是一首应和之作。诗人在诗的开首即表明自己的主旨:“年来儒效厌迂疏,寂寞兰陵讲学庐。”意谓自己年复一年为科举考试而奔波劳累,厌倦了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

“归去聊营陶令宅,写成应有郑君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陶令是陶渊明的号 ,他曾经隐居田园生活多年,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同时,诗人也期望着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得到郑君(郑板桥的别号)的欣赏。

“海滨孤愤消精卫,世上危机避寄居。”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他认为,海上的危险已经消除,人们可以不再为世道险恶而忧虑。

末联“衮衮诸公台省满,华堂意味近何如”则表示对王玫伯的景仰。他认为王玫伯的地位已经很高,但他却仍不满足,仍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以便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朝廷,为国效力。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