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草琼花托梦中,至今文字照江东。
玉鱼葬处魂何往,石马陵前力竟穷。
严濑孤踪皋羽伴,娥江沈恨叠山同。
如何采药谈遗老,不及芗林郑朴翁。
诗句释义与赏析
《读林霁山集》中的诗意与赏析
- 诗句原文
幽草琼花托梦中,至今文字照江东。
玉鱼葬处魂何往,石马陵前力竟穷。
严濑孤踪皋羽伴,娥江沈恨叠山同。
如何采药谈遗老,不及芗林郑朴翁。
- 诗句翻译
幽深的草地和琼花在梦中交织,至今的文字依然照耀着江东大地。
玉鱼安息的地方,我的魂魄何处寄托?石马陵前的我,努力奋斗却最终落空。
独自在严濑中行走,就像孤独的鸟羽一样陪伴着我。
娥江的沉痛与遗憾,如同重叠的山峰一般令人哀伤。
我该如何采药,与故去的老人们交流呢?他们无法像郑朴翁一样,享受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 关键词注释
- 幽草琼花:指美丽的花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江东:古代对今浙江一带的称呼,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地或某种象征意义。
- 玉鱼葬处:玉制的鱼形装饰物,通常用来安葬死者。这里的“葬处”指玉鱼被安葬的地方。
- 力竟穷:尽力而为但最终失败。
- 严濑孤踪:指独自一人在严峻的环境中前行的孤独身影。
- 皋羽伴:比喻孤独地陪伴。
- 娥江:可能是指长江,或者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河流名称。
- 谈遗老:与已故老人交谈,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 不及:比不上、比不上。
- 芗林郑朴翁:芗林,即香林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著名的古迹。郑朴翁,可能是一个僧人的名字,也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名字。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花草、失落的玉鱼、孤寂的石马陵前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国之痛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以抒发内心的哀怨与悲愤。同时,诗中的“玉鱼葬处”、“石马陵前”、“严濑孤踪”等词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谈遗老,不及芗林郑朴翁”,则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无力改变的失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幅充满哀怨与无奈的水墨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 历史背景
《霁山先生集》是在元朝末年由林景熙所编纂的一部文学集,集中包含了他的诗歌、散文和书信等作品。《霁山先生集》的编纂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林景熙是一位忠诚于宋朝的文人,他在宋亡后选择隐居乡间教书,期间创作了许多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枯树》等。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