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士畴能与节俱,拾遗忠谅古今无。
宁甘忧愤名诗史,不愿疏狂学酒徒。
天子蒙尘灵武困,小臣避地草堂孤。
最怜蜀道崎岖日,吟尽穷愁有鹧鸪。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自画像。
才士畴能与节俱,拾遗忠谅古今无。
宁甘忧愤名诗史,不愿疏狂学酒徒。
天子蒙尘灵武困,小臣避地草堂孤。
最怜蜀道崎岖日,吟尽穷愁有鹧鸪。
【注释】:
⑴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抓住,被迫向肃宗写了《三川赋》。肃宗后来听说他忠于唐朝,就把他放回来。
⑵ 宁:岂,哪。
⑶ 疏狂:指饮酒放纵。
⑷ 草堂:《新唐书·杜甫传》记载:“乾元二年(759)三月,杜工部弃官入川,卜居成都西浣花溪畔,营草堂。
⑸ 蜀道:四川一带的山路。
【赏析】:
此为杜甫晚年所作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身处乱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个人出处的忧虑。诗人以“才士”自比,既表明自己仍保持高洁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即使遭受挫折也绝不背离;又以“拾遗”自许,表达了自己虽已辞官,但仍然关心时事,愿为国家建言献策的决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运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旷达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