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背斜阳闪闪红,桃红人面薄纱笼。
银鞍并坐妮妮语,马不嘶风人食风。
【注释】
不忍池:一作“不耐池”。
斜阳:指太阳,夕阳。
桃红:桃花的颜色。桃红人面:以桃花比喻美人的面庞。
薄纱笼:形容女子的装束。
银鞍并坐:用银鞍子与某人并排坐着。
妮妮语:娇柔细语,娓娓而谈。
风人食风:形容风中的女子如风一般轻灵飘逸。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篇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日景象。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游”字,却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游兴盎然。
首句“鸦背斜阳闪闪红”,写夕阳斜照在乌鸦背上,映出一片红光。这一句虽不见“游”字,但夕阳斜照、鸦背红光,却使人联想到那游人正沐浴在夕阳下。第二句“桃红人面薄纱笼”,则进一步描写了游人的容颜和装束。桃花般的面容,似被一层薄薄的纱罩住,更显得娇美可人。第三句“银鞍并坐妮妮语”,“妮妮语”,娇柔细语,说明有情人共度良宵,并排坐着,相互倾诉。第四句“马不嘶风人食风”,则是说那骑马的人,似乎也懂得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他并不去惊动它;风儿轻轻吹动,人也似乎随风飘起,好像在“食风”。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游人与景物相融的和谐之美,又表现出人物的闲逸之态与物我两忘的境界,使整个诗句洋溢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这首诗是一首咏春词,写的是春天出游赏花的情景。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夕阳、乌鸦、桃花,后两句写游人、美人、马儿。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三句分别从时间、空间、动态上写出了游人的活动,为后面写游人与美人的欢聚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两句写游人在欣赏美景时,美人与他同乐,并骑而行,仿佛风中的柳絮一样轻盈飘逸,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