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翠微里,镫火向人清。
泉自中峰落,云从下界生。
今年山雪盛,一夜水楼明。
重到应难定,江南已用兵。
【注释】
禅房:寺庙里修行的地方。
翠微:山色青翠的微光。
镫火:古代夜间照明用的火把。
中峰:指山中的某个高峰。
下界:指山脚下的地面。
今年:指本年。
水楼:指水上的楼阁。
重到:再次来到此地。
应难定:恐怕难以平静。
用兵:用兵打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1369年(至正二十九年)冬,从江阴渡江回金陵时所写。当时作者刚从江南前线回来,心情十分激动,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第一句“禅房翠微里”,描写了作者回到故乡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禅房即佛教徒讲学的处所,这里借指作者的书房;翠微指青翠的山峦在日光照射下的微光。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图画,使人感到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第二句“镫火向人清”,意思是说夜深人静时,点起灯来,照亮了自己,也显得格外清亮。这里的“清”字与上句的“翠微”相联系,都是形容环境的优美和宁静。
第三句“泉自中峰落,云从下界生”,是说泉水从中峰流下来,云彩从山脚升起来。这里既写了自然界的变化,又暗含着国家的战火正在蔓延。
第四句“今年山雪盛”,是说今年山上的雪特别大,而“一夜水楼明”则是说因为山雪的反射,使得水楼的灯火显得特别明亮。
第五句“重到应难定”是说这次再来到这里,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这里的“重到”、“难定”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关注和担忧。
最后两句“江南已用兵”,是说南方已经用兵打仗了。这是作者对国家形势的一种推测,也是对自己前途的一种忧虑。全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