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含生意,都因凿窍忘。
至人心若镜,应物绝迎将。
【注释】
寄兴:寄托自己的兴致。
凿窍:指开凿山石,使之成为孔洞,引申为开辟思想、见解的门户。
至心:最真诚的心。
应物绝迎将:顺应事物而不迎逢迎合。
【赏析】
这是一首以“寄兴”为题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第一句点出“寄兴”,第二、三两句写诗人如何“寄兴”,第四句写“寄兴”的结果。从字面上看,“寄兴”二字似乎与前三句无关,其实不然,它正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这组矛盾的意象把“寄兴”的内涵表达得很深刻。
诗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诗酒含生意,都因凿窍忘。”意思是说,诗和酒都富有生气,但这种生气却因为开凿山石,使之成为孔洞而丧失了。“凿窍”一词,是本诗的关键词,用在这里,既是说“诗酒”具有“凿窍”之机,又是说“诗酒”有“凿窍”之功。这里的“凿窍”与前句的“凿窍”有所不同,前者是指“诗酒”具有创造艺术的能力,后者则是说“诗酒”已经失去了创造艺术的能力。“意兴”一词也用得十分贴切。“意兴”就是诗人的兴致,是“凿窍”所要消除的东西。“都因凿窍忘”一句,表面上说的是诗人的“意兴”(诗意)被破坏了,实际上却是在说“诗酒”的生命力被削弱了,也就是说“诗酒”本身并没有失去创造艺术的能力。
第二句“至人心若镜”紧承上文而来,进一步说明“意兴”之所以会丧失,是因为诗人过于追求“至心”。所谓“至心”,指的是最真诚的心。“至心若镜”,是说至心像镜子一样明净。这里,诗人把“心”比作“镜”,既是为了强调至心的重要,也是为了使“镜”的形象生动具体,更便于人们理解。
第三句“应物绝迎将”紧承第二句而来,进一步说明诗人过于追求“至心”,反而使“意兴”完全丧失。这里的关键是“应物”。所谓“应物”,就是顺应事物,不迎逢迎合。如果“应物”不当,就会失去“意兴”,甚至导致“凿窍”。所以,“应物绝迎将”不仅是为了说明诗人过分追求“至心”的危害,而且是在告诫人们,只有顺应事物,才不会失去“意兴”。“绝迎将”三字,是本诗的重点。其中“绝”字是关键,它表示“不应迎逢”,即不能迎逢迎合,也不能拒绝应酬。“绝迎将”是说既不迎逢迎合,也不拒绝应酬。
最后一句总结前面的意思,指出虽然如此,但是诗人依然能够做到“至心若镜”,能够“应物绝迎将”。这一方面表明诗人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另一方面也表明诗人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强大的。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诗酒含生意,都因凿窍忘。”“诗意”是诗的灵魂,也是诗的生命,因此,“诗意”的丧失,就是诗的死亡。那么,诗意是怎样丢失的呢?接着又提出两个问题:“至人心若镜”,“应物绝迎将”。这两个问题,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从而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