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人之肉日不给,岂谓穹苍亦解泣。
变作阴霾黯八荒,沈沈苦雨掣风急。
堕井颓堤无处无,昔日高原今下隰。
沈灶生蛙釜有鱼,百粤连旬俱饮湿。
大风吹梦忽宵惊,万瓦争与排墙倾。
子妇颠踣无户庭,得人无恙从屋鸣。
陇头遗穟卧生耳,屋底秸珠长有尾。
崩角吁天天不闻,百室劬劳今已矣。
大江南北忽夏枯,河渴时还涓滴无。
尺泽尽汇岭一隅,谁言大地同洪垆。
【注释】
(1)肝人之肉:比喻人民的血。日不给 ,形容人民生活艰难。肝人之肉,是说人民的血肉之躯都难以维持生计。
(2)岂谓穹苍:难道说苍天也流泪吗?穹苍,指苍天。
(3)变作阴霾黯八荒:变成一片阴沉的云气笼罩整个天下。
(4)沈沈苦雨:沉重的、连绵不断的雨水。
(5)堕井颓堤:掉进井里,毁坏堤坝。无处无,到处都有。
(6)昔日高原今下隰:以前是高山现在变成了低洼地。
(7)沈灶生蛙釜有鱼:锅里的水干了,冒出了青蛙的叫声,锅里有鱼跳出来了。
(8)百粤连旬俱饮湿:广东一带连续十天都在下雨。百粤,泛指广东一带。
(9)大风吹梦忽宵惊:大风刮起,半夜里惊醒了我。
(10)万瓦争与排墙倾:无数的屋瓦争先恐后地倾斜倒塌。
(11)子妇颠踣无户庭:媳妇被丈夫打翻在地,家里没有地方可藏身。
(12)陇头遗穟卧生耳:陇头边长满了庄稼,耳朵旁躺着一只刚出生的小兔子。
(13)屋底秸珠长有尾:屋瓦上挂着像麦穗的珍珠,尾巴很长。秸,指麦穗。
(14)崩角吁天天不闻: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叹息,但天地间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15)百室劬劳今已矣:全家人一年到头勤劳辛苦,如今却已经结束了。
(16)大江南北忽夏枯:整个大江南北突然变得炎热干燥,就像夏天一样。
(17)河渴时还涓滴无:连黄河里的水都快要干了,涓滴无,一点也没有。
(18)尺泽尽汇岭一隅:只有尺把深的地方汇聚成一片,整个山岭中间的角落。
(19)谁言大地同洪垆:谁说这片大地和大锅一样?洪垆,指大锅。
【赏析】
《苦雨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写江南各地遭受暴雨袭击的情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控诉。全诗以“苦雨”为主线,从“苦”字入手,逐层铺展,写出了江南广大地区的水灾情况,表现了人民遭受水灾的痛苦和不幸。
开头两句“肝人之肉日不给,岂谓穹苍亦解泣”,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人民生活之苦,百姓的生活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作者用“肝人之肉日不给”来形容江南人民生活的艰苦,可见其对江南百姓的同情和关心;而“岂谓穹苍亦解泣”则表现出了诗人对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下面几句“变作阴霾黯八荒,沈沈苦雨掣风急”,进一步描写出江南地区水患的严重程度,将江南地区的水灾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触目惊心。
“堕井颓堤无处无,昔日高原今下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江南地区水灾前后的巨大变化。昔日的高原现在已经被洪水淹没,变成了低洼的沼泽地;而那些曾经繁华的城市和村庄也都遭受到了水灾的破坏。这种巨大的灾难让江南地区的人民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沉灶生蛙釜有鱼”,这里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地区水灾之后的景象。原本平静的厨房里出现了沸腾的水汽,灶台周围聚集着一群群蝌蚪;而锅台上摆放着几只死去的鱼儿。这些景象让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无助。
最后两句“大风吹梦忽宵惊,万瓦争与排墙倾”,诗人以梦境的形式描绘了江南人民在水灾中的遭遇。当狂风来袭时,他们仿佛在梦中被吹醒,眼前一片漆黑;而无数的屋顶在狂风中倒塌,仿佛要将墙壁都压垮一般。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让人不禁感到震撼。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江南地区的水灾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诗中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深关怀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