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一片光黝黑,云是婆留旧抟埴。
若非碧波亭畔遗,即应黄妃塔边得。
宝正纪年方四祀,不比乾宁岁丁巳。
岂有工名勒蜀师,依然国姓留钱氏。
亦称帝制亦改元,犹说开门节度使。
定论千秋属后人,鄱阳随笔庐陵史。
钱王本是英雄流,保障东南十四洲。
玉带锦衣荣故里,诏书册卷起三楼。
当年土木穷金碧,只今荒陇埋瓴甓。
坏藓犹疑陌上花,落星难问山头石。
达公达公今贯休,独携瓶钵天涯游。
摩挲古物不忍释,宝此奚啻琅玕球。
土纳尚余残劫烬,瓦全终胜缺金瓯。
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
为语方泉白石生,且休速礼金涂塔。
【注释】
吴越宝正四年:指宋理宗宝正四年(1247年)。砖歌为六舟上人作:是一首以砖作题的诗。上人,即佛教高僧,也泛指和尚,这里指作者的一位朋友。
古砖一片光黝黑,云是婆留旧抟埴:这两句是说这块古老的砖片是漆黑发亮的,它是从遥远的古代流传到现今的,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神秘而古老。
若非碧波亭畔遗,即应黄妃塔边得:如果它不是在碧波亭的附近遗留下来的,那就应该在黄妃塔旁边被发现。
宝正纪年方四祀:宝正纪年是指宝正年间,这是南宋理宗皇帝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246年左右。
不比乾宁岁丁巳:与唐僖宗乾宁二年(895)相比,相差了整整四十年。
岂有工名勒蜀师,依然国姓留钱氏:难道会有哪个工匠的名字能够刻在蜀州(成都)的石碑上,留下千古不朽的名声吗?然而,钱镠作为国家英雄,他的名字和功绩却是永垂不朽的,永远留在了钱家的钱塘江边。
亦称帝制亦改元,犹说开门节度使:也可以称之为帝王制度,也可以称之为改变年号的皇帝制度;虽然曾经有过开城门迎宾的节度使。
定论千秋属后人,鄱阳随笔庐陵史:这个定论将由后人来判断其是非得失,就像鄱阳的随笔和庐陵的史书一样,记载着历史的痕迹。
钱王本是英雄流,保障东南十四洲:钱王原本是一位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保卫了东南地区十四个州的安全。
玉带锦衣荣故里,诏书册卷起三楼:他的子孙穿着华丽的衣裳,享受着荣华富贵,仿佛是在庆祝他的故乡。
当年土木穷金碧,只今荒陇埋瓴甓:当年的建筑用尽了黄金白银、宝石翡翠等珍宝装饰,如今却只剩下荒芜的土地和破落的建筑残骸。
坏藓犹疑陌上花,落星难问山头石:枯萎的苔藓仿佛在怀疑路边的花朵是否还在盛开,落星难以探询山头的石头是否依旧存在。
达公达公今贯休,独携瓶钵天涯游:那位名叫达公达公的高僧如今已离世,他独自携带着瓶子和钵子在天涯海角漫游。
摩挲古物不忍释,宝此奚啻琅玕球:抚摸着这些古老的物品,我不忍心放手离去,它们真是如同珍珠一般的珍贵。
土纳尚余残劫烬,瓦全终胜缺金瓯:虽然土墙已经剩下残破的遗迹,但瓦片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这总比那些破碎不全的金碗要强得多。
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用这块砖来磨墨写字,我需要写一首诗来回答你的问题。现在这块砖也被归还给了诗人。
为语方泉白石生,且休速礼金涂塔:我在这里向这位名叫方泉白石的僧人请教,请你暂且放下礼节,不要去金涂塔那里打扰他了。
【赏析】
《吴越宝正四年砖歌》是一首咏古砖之作。作者对这块古砖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和评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块古砖的感慨之情。
第一句“古砖一片光黝黑,云是婆留旧抟埴”,描绘了这块古砖的外观特征,它看起来非常古老,颜色深沉黝黑。作者猜想它可能是从一个遥远的时代流传至今的,就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神奇而古老。
第二句“若非碧波亭畔遗,即应黄妃塔边得”,作者进一步推测这块古砖可能并非来自碧波亭或者黄妃塔附近。因为如果它真的是这样,那么它应该被人们发现并收藏起来。
第三句“宝正纪年方四祀,不比乾宁岁丁巳”,作者提到了这块古砖的历史背景。宝正纪年是指宝正年间,这是南宋理宗皇帝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240年左右。而乾宁是唐僖宗在位的最后一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因此,这块古砖并不比乾宁年的砖更加古老。
第四句“岂有工名勒蜀师,依然国姓留钱氏”,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这块古砖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没有被遗忘或丢弃,反而被镌刻在了四川的石碑上,成为了钱家的象征。这表明了钱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
第五句“亦称帝制亦改元,犹说开门节度使”,作者继续展开对这块古砖的讨论。虽然它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皇帝统治时期,但它仍然保留了一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就像开门节度使一样,它也记录了一段历史的故事。
第六句“定论千秋属后人,鄱阳随笔庐陵史”,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于这块古砖的理解和评价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就像鄱阳随笔和庐陵史书这样的历史文献一样,它们也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被解读和研究。
第七句“钱王本是英雄流,保障东南十四洲”,作者回顾了钱王的英勇事迹。他不仅是一位英雄人物,还曾保卫过东南地区的十四个州的安全。
第八句“玉带锦衣荣故里,诏书册卷起三楼”,作者描绘了钱王家族的生活场景。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仿佛是在庆祝他们的故乡。
第九句“当年土木穷金碧,只今荒陇埋瓴甓”,作者对比了当时与现在的建筑风格。曾经的建筑物用尽了黄金白银、宝石翡翠等珍宝装饰,如今则只剩下荒芜的土地和破落的建筑残骸。
第十句“坏藓犹疑陌上花,落星难问山头石”,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向往。曾经的花儿在路边盛开,如今却只能通过落星来寻找山头石头的存在。
第十一句“达公达公今贯休,独携瓶钵天涯游”,作者描述了高僧达公达公的行踪。他离开了世俗的纷扰,独自携带着瓶子和钵子在天涯海角漫游,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第十二句“摩挲古物不忍释,宝此奚啻琅玕球”,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块古砖的情感。他轻轻地抚摸着它,舍不得离开,因为它就像一颗价值连城的玉石球一样珍贵。
第十三句“土纳尚余残劫烬,瓦全终胜缺金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土地已经残留着过去的废墟,但只要瓦片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就总比那些破碎不全的金碗要强得多。
第十四句“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他用这块古砖来磨墨写字,然后写下了一首诗歌来回应你的问题。现在这块砖也回归到了诗人的手中,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第十五句“为语方泉白石生,且休速礼金涂塔”,作者最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在这里向这位名叫方泉白石的僧人请教,请你暂且放下礼节,不要去金涂塔那里打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