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抱花回,不知凡几里。
迟日落未落,散策从此始。
石梁跨涧空,苔枝皆倒倚。
入寺罢晚参,僧堂寂如水。
诘曲取微径,返景照花里。
弥漫遍岩壑,春透无剩蕊。
乍疑吐佛光,白毫映霞紫。
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
盘桓憩松根,结茅拟来此。
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崇先寺》。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晚由金家堰步至崇先寺(第一联)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从金家堰步行到崇先寺的情景。

一峰抱花回,不知凡几里。(第二联)
这句话描绘了崇先寺周围的景色,一峰拥抱着花朵,让人感觉像是在仙境。

迟日落未落,散策从此始。(第三联)
这里描写的是夕阳西下,还未落下的景象,诗人开始在山中漫步。

石梁跨涧空,苔枝皆倒倚。(第四联)
石梁横跨在山涧之上,苔藓覆盖的树枝都向下垂挂。

入寺罢晚参,僧堂寂如水。(第五联)
进入崇先寺后参加了晚上的参拜,僧堂内寂静无声,如同水面一般平缓。

诘曲取微径,返景照花里。(第六联)
诗人选择了一条弯曲的小道,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映照在花朵上。

弥漫遍岩壑,春透无剩蕊。(第七联)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山壑之中,花朵上的露珠也消失不见了。

乍疑吐佛光,白毫映霞紫。(第八联)
忽然间仿佛看到了佛光,白色的毫毛映照着霞光,呈现出紫色。

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第九联)
又惊讶地闻到了香气,这种香气来自于禅修中的修行者所散发出来的真髓。

盘桓憩松根,结茅拟来此。(第十联)
诗人在松树下休息,计划在这里安家立业。

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第十一联)
为什么要去询问通往光明的地方呢?不如直接寻找那片光明的地方——光福市。

这首诗通过描绘崇先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同时,通过对佛教用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