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门拱木尚生存,奇事奇人两足论。
白发无情催老境,青山有约葬诗魂。
题碑主客何妨赘,同穴夫妻更见恩。
重九既过来独后,可怜辜负此吟樽。

【注】:

林痴仙:即林和靖,字智永,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书法,尤工草书。公元1059年去世时,其夫人孟氏为他殉情而死,后人称其墓为“林和靖先生墓”。

上舍柬招:指林和靖的好友、时任太学上舍王十朋所发的请柬。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为古代传统的秋祭日,又称登高节。

墓门拱木尚生存,奇事奇人两足论。

墓门前的拱形木柱依然存在,关于奇事和奇人的争论从未停息。

【译文】

墓门前的拱形木柱还保存着,有关奇事和奇人两足论争的事也未了结。

白发无情催老境,青山有约葬诗魂。

岁月无情地催逼着我步入暮年,而山中友人却与我约定在青山下葬我诗魂。

题碑主客何妨赘,同穴夫妻更见恩。

题写墓碑的主宾们又有什么妨害啊!与死者同穴而葬的夫妇更加显示了彼此之间的恩爱。

重九既过来独后,可怜辜负此吟樽。

到了重阳佳节过后,我又独自来到了此地,实在可叹辜负这吟诗饮酒的好时光。

【赏析】

林和靖,名逋,字智永,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并称为“西湖二绝”,是南宋初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之一。这首《寄赠林和靖》是他在得知友人王十朋邀请他赴宴,但自己因路途遥远不能到场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一开篇,便点出墓门拱木尚存这一事实,表明林和靖已经逝世多年,墓门拱木尚存说明他的墓尚未被破坏,说明他的遗骨仍在墓中。接下来两句,诗人进一步指出,围绕墓前的拱木,人们还在进行着关于奇事和奇人的大议论,似乎这些拱木就是引发议论的原因。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们对奇事、奇人的兴趣之浓,议论之多。

颔联两句紧承颈联而来,说虽然墓门拱木还存在,但人们对于奇事、奇人的争论仍未停止。这里的“白发”是指林和靖的妻子孟氏,她为了殉情而自杀。诗人用“无情”二字形容孟氏,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颈联两句转向自然景物,以青山和白云来象征林和靖的人格魅力。青山之下,诗人与友人共话生死,共赏明月清风,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向往。

尾联两句回到现实生活,抒发了诗人的遗憾之情。重阳节过后,诗人独自来到墓前,感叹自己无法与朋友一同欢聚一堂,只能在寂寞中度过重阳节,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歌以林和靖的墓门拱木为线索,从墓地到人生,从现实到理想,层层推进,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爱情、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他对逝去的生命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