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毕宏韦偃画古松,振笔长风浩呼哅。如何此卷仅矮幅,而多天矫腾踔之蟠龙。
鳞爪攫拿势莫至,涛声在耳云荡胸。倬哉万松老居士,笔端具有造化工。
此图何处得画本,传自古云盘谷之中峰。侍从宸游多燕暇,相对胜友此扶筇。
濡毫拂素标异状,貌得盘山古干真形容。最怜后雕质,沐日浴月几春冬。
太平之世岂独民仁寿,草木亦含雨露浓。君不见,泰山上有五大夫,风烟剥落摧秦封。
如此苍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钟。松兮松兮,安得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仿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踪。

【题解】

本诗为咏松之作。五松图是画家李昭道的作品,此诗是诗人对这幅作品的赞美。诗中既写画中的松树,又写画外的松树。前四句描写画中的松树;后四句则借松树以自况,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希望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

【注释】

题古中盘五松图:即指《题李昭道画五松》一诗。

振笔长风:挥笔如长风骤起,形容笔势雄健、豪放。

天矫腾踔(ché)之蟠龙:形容画中的松树枝干盘旋曲折,犹如腾踔的龙。

鳞爪攫拿势莫至:形容画中的松树枝叶伸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云荡胸:比喻松树高耸入云,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倬哉(zhuó zāi):赞叹词,表示惊叹。

万松老居士:指画中的松树众多,如同千岁老人一般长寿。

造化工:指画中的松树形态各异,宛如造化之功。

传自古云盘谷之中峰:传说中,盘谷中有一座山峰,山顶有一株古老的松树,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侍从宸游:指侍奉皇帝出行。

胜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濡毫拂素标异状:濡(rú)毛沾墨,拂拭绢素以表现画意。

貌得盘山古干真形容:描绘出盘山古松的真实姿态。

最怜后雕质:最欣赏画中松树的雕刻之美。

沐日浴月几春冬:意思是说这些松树一年四季都保持着苍翠的姿态。

太平之世:太平盛世。

岂独民仁寿:岂止于百姓仁慈长寿?

草木亦含雨露浓:草木也饱含着雨露的滋养。

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吧。

泰山上有五大夫: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尼。

风雨剥落摧秦封:风雨剥蚀,使秦王朝的封土崩塌。

如此苍髯礌磈(lěi lùn)突兀自千古:这样的苍劲胡须磊落挺拔,自千秋万代以来都是如此。

得非福地神秀钟:难道不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养育了它吗?

安得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怎能让你的布袜和青鞋在我的旁边徘徊呢?

仿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踪:仿佛桂树枝叶茂盛,如同古代贤人一样风度翩翩。

【赏析】

这是一首咏松诗。诗人赞扬了李昭道所画的五松图,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全诗语言平实,用事贴切,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李诗的艺术风格。

首联两句,诗人首先指出了画中所画的松树与毕宏、韦偃两位画家画的松树相比,虽然在气势上略逊一筹,但画面上的松树依然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这两句话看似在比较画中的松树,实际上却暗含着诗人对画中松树的喜爱。同时,诗人还暗示出了李昭道绘画的高超技艺,使得画中的松树栩栩如生,仿佛要冲破画面飞向天空一般。

颔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奇特形态。诗人将松树上的“鳞爪攫拿”比作“天矫腾踔”,将“涛声在耳”比作“云荡胸”。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松树枝叶伸展的优美形态,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翠绿的森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两句,诗人借咏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已经年满百岁,但在精神上却仍然像年轻时候一样充满了活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认为,即使是在和平的年代,大自然也会给予人们很多恩惠,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泰山上的古老松树之所以能够傲视群雄,并非是因为它们拥有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们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崇高的品质。

尾联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像那些古老的松树一样,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畅谈天下大事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人通过对画中松树的赞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李昭道绘画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位艺术家产生了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