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运偏当厄,斯文岂数奇。
西邻痛慈母,南巷泣孤儿。
发覆无遗老,趋承失所师。
羁魂招不得,聊赋屈平词。

这首诗出自《哭王或庵先生》,是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的悼亡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地运偏当厄,斯文岂数奇。

  • 注释:这里的“地运”指的是国家的命运,“偏当厄”是指国家处于困难和灾难之中。而“斯文”指代的是文人雅士,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岂数奇”意为怎么会遭遇不幸?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遭遇不幸的感慨。在国家动荡、社会混乱的背景下,文人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与不幸。

第二句:西邻痛慈母,南巷泣孤儿。

  • 注释:“西邻”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或者附近的邻居。“痛慈母”意味着对母亲的深深哀痛。“南巷泣孤儿”则是指孤儿在南方的小巷中哭泣。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悲戚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失去亲人的深切悲痛。特别是孤儿的哭泣,更加凸显了社会的不公与人间的苦难。

第三句:发覆无遗老,趋承失所师。

  • 注释:“发覆”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或是特定的行动,“无遗老”表示没有遗漏任何年老的人。“趋承失所师”中的“趋承”意为追随,“所师”指老师或导师。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对老人的关怀以及对失去老师的惋惜。在作者看来,社会应该关爱老年人,尊重知识传承,而不是忽视他们的存在。

第四句:羁魂招不得,聊赋屈平词。

  • 注释:“羁魂”可能指的是被困的灵魂,“招不得”表示无法招回。“屈平词”指的是屈原的诗歌,这里用作比喻,暗指作者无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屈原精神的崇敬之情。

译文:

在国家遭受困境时,为何文人的命运总是如此多舛?我悲伤地望着西邻家中那位悲痛的母亲,以及南巷中那个哭泣的孤儿。那些年迈的老人被遗忘在角落,而我追寻着的老师已经离我而去。我的羁旅灵魂无法归来,只能借屈原的诗歌来倾诉我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无奈。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