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期不来,独往践佳兴。
招提绝人迹,松关閟幽茜。
皎月独弄姿,水木俱清醒。
据石憩微躯,危襟竦虚听。
满地走虬蛇,松篁摇不定。
夜游多晴旷,况乃无人境。
咳唾响深谷,虚堂如有应。
飕飕山风至,簌簌林箨迸。
心魂已凄动,四顾逾悄静。
清极不可留,褰裳蹑莎径。
不知露气深,星星草头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 十五夜寻兰心不遇独往贞元阁踏月而归
- “十五”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寻兰”可能是指寻找兰花,但在这里更有可能是指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追求。
- “心不遇”则表明愿望落空,没有遇到期待中的事物或人物。
- “独往”说明独自前往某地。
- “贞元阁”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点,但在这个语境中,它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建筑,代表着诗中的主角在节日之夜独自寻找、探索的地方。
- “踏月而归”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走的画面,月亮作为背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之子期不来,独往践佳兴
- “之子期不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但由于某些原因(如对方不在、未能实现等),这种期望未能成真。
- “践佳兴”意味着尝试或实践某种美好的计划或想法。
- 招提绝人迹,松关閟幽茜
- “招提”可能是指寺庙,”绝人迹”意味着非常安静,没有人的踪影或声音。
- “松关”指的可能是通往山林的关口,”閟幽茜”形容其深邃而美丽。
- 皎月独弄姿,水木俱清醒
- “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独弄姿”意味着月亮独自展现其姿态。
- “水木”可能是指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水流和树木。
- “俱清醒”表示两者都给人以清醒的感觉。
- 据石憩微躯,危襟竦虚听
- “据石憩微躯”描述了一种安静的状态,可能在石头上休息。
- “危襟竦虚听”形容的是警觉而放松的倾听。
- 满地走虬蛇,松篁摇不定
- “满地走虬蛇”描绘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景象,可能是由于地面上生长着各种形态各异的植物或生物。
- “松篁摇不定”强调了树木摇曳不定,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 夜游多晴旷,况乃无人境
- “夜游多晴旷”意味着夜间的游览往往伴随着晴朗的天空和开阔的视野。
- “况乃无人境”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
- 咳唾响深谷,虚堂如有应
- “咳唾响深谷”形象地描绘了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
- “虚堂如有应”则是一种想象中的回应或共鸣,给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感受。
- 飕飕山风至,簌簌林箨迸
- “飕飕山风至”形容山风吹拂的声音。
- “簌簌林箨迸”则是形容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的样子,以及可能伴随而来的树皮断裂的声音。
- 心魂已凄动,四顾逾悄静
- “心魂已凄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可能是因为环境、情绪或经历的变化。
- “四顾逾悄静”强调了四周环境的寂静和无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感受。
- 清极不可留,褰裳蹑莎径
- “清极不可留”表达了一种极致的清新感觉,以至于难以停留。
- “褰裳蹑莎径”则是形容穿着轻便的衣服,沿着莎草覆盖的小径走去的动作。
- 不知露气深,星星草头莹
- “不知露气深”表达了对于露水的深度和密集程度的惊讶感,同时也反映了夜晚的湿润和清新。
- “星星草头莹”则是一种生动的描绘,让人联想到草丛中露珠闪烁的景象,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