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当山挹翠微,半生磊落遁何肥。
桃花订论思元老,瓠子阵书只布衣。
千里长鲸横海去,九秋高雁拂云归。
华封终古谁分席,未到抽簪愿已非。
【注释】
茅屋:茅草盖的屋子。磊落:豪爽直率。遁何肥:隐居生活。桃花:指《桃花源记》,相传东晋陶渊明曾游历此地,见一山秀丽,遂隐居于此,世称桃花源。元老:年高德劭之人。瓠子:葫芦。阵书:书信。布衣:平民百姓。华封:即“华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因山上有玉女坛,故又称玉女峰。分席:分开座位。抽簪:古代官员辞官时以拔簪为礼。
【赏析】
此诗作于天启三年(1623)秋。张圣庵字元长,号玄真子,山西太原人,崇祯进士,入清不仕,有《玄真子集》。此诗是作者赠给友人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友人隐居的生活,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首联写友人隐居的生活。“茅屋”点出居处简陋。山中之景,翠微可挹,可见友人居处环境之幽美。“半生磊落”是说友人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遁何肥”则反诘之词,言隐逸生活之自在快乐。
颔联写友人的交往和思想。“桃花”句用典,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仙境;“瓠子”句用典,指东汉初年著名隐士陈实,字仲弓,乐陵人,博学多才,隐居乡里,自号“躬耕”。这两句都是用典,说明朋友的思想境界。
颈联写友人的志趣。“长鲸”句比喻友人远大的抱负和雄心;“高雁”句比喻友人的高尚品格。
尾联写友人的心愿。“华封”句化用《庄子·让王篇》“华封人立我于户牖之间而以为己有也”的故事,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到任,但内心已有所准备,不愿做官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景后叙事,中间过渡自然,最后抒情收束,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敬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