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移梁苑箨龙姿,十顷烟霞带碧漪。
抚景漫裁司马赋,檀栾犹获紫端池。
【注释】
1.傲雪苍筠:意思是竹子挺直而高,不畏严寒。2.梁苑:指汉时汴州(今河南开封)一带。3.箨龙:竹笋。4.十顷烟霞带碧漪:意思是一片青翠的竹海,在烟雾缭绕中,波光粼粼。5.司马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6.檀栾(dūn):美玉的光泽。7.紫端池:古代传说中一种颜色如紫色的美玉,此处借指美丽的湖泊。8.漫裁:随意裁制。9.檀栾犹获:仍然得到。【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首句“谁移梁苑箨龙姿”,诗人以疑问的方式开篇,引出下文的描写。这里所说的梁苑,是指汉时汴州一带,因为那里曾出现过竹笋。诗人用“谁移”一词,表达了自己对竹林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接着,诗人又以“箨龙”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竹笋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它如同一条蛟龙一般矫健有力。
第二句“十顷烟霞带碧漪”,诗人继续展开描写,将竹林的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这里所说的十顷烟霞,指的是一片青翠的竹海,在烟雾缭绕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里的“碧漪”,则是指湖水的颜色,与竹海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第三句“抚景漫裁司马赋”,诗人以“漫裁司马赋”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竹林的喜爱之情。司马赋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竹林的景色,令人陶醉。这里诗人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檀栾犹获紫端池”,诗人用“檀栾”一词来形容竹叶的颜色,与前面的“紫端池”相对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紫端池”指的是美丽的湖泽,诗人用此来比喻竹林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竹叶的颜色与紫端池相似,给人以美的享受。
整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