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绾轻裘上偃坡,栖霞渐近郁嵯峨。
名通上国由庄蹻,威播诸罗自伏波。
溪谷至今多瘴疠,人烟到处杂藤罗。
为欣气候如秋杪,华盖桥西试一过。

【注释】

过:经过。安庄:地名,在云南昆明东南。

带绾轻裘:指穿着轻暖的皮衣。偃坡:山势低缓的斜坡。栖霞:山名,在今昆明市西南。郁嵯峨:形容山高峻。

上国:指京城长安。庄蹻:战国时楚国人。伏波:东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平定交趾叛乱有功。《史记·平津侯列传》载:“马援伏波将军,以扫定南越,有功于国家。”

溪谷:山间河流峡谷。瘴疠(zhào 11):南方湿热地区多见的疾病。藤罗:蔓生植物。

华盖桥:昆明城南大观楼前的石桥。秋杪(miǎo):秋季末梢。

【赏析】

诗中描写了诗人由滇池经云南至昆明一带的所见所闻及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此诗前半部分写昆明至大理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后半部分写昆明至大理途中的感受。

首联“带绾轻裘上偃坡,栖霞渐近郁嵯峨”写昆明至大理一带的地理特点。昆明到大理的这段路程地势起伏,道路曲折。诗人骑着骏马,一路风驰电掣,不觉已来到山岭低缓、郁郁葱葱的山腰。

颔联“名通上国由庄蹻,威播诸罗自伏波”写历史上有名的两个地方:庄蹻之地和伏波将军驻军之地。庄蹻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伏波将军是西汉时期的将领马援。他们分别在云南境内有过重要的活动,使云南的名声远扬,威震四方。

颈联“溪谷至今多瘴疠,人烟到处杂藤罗”写当地自然环境。由于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所以这里常年有瘴气,人们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蔓生的野草。

尾联“为欣气候如秋杪,华盖桥西试一过”写作者对当地气候的喜爱。这里的气候宜人,如同深秋末叶一样凉爽宜人。诗人于是决定在华盖桥附近稍作停留,欣赏当地的景色。

从诗的结构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题目“安庄至镇宁”,依次写出了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