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郭门,暧暧晨熹起。
亲友诣可梁,殷勤酌酒醴。
岂不怀倚闾,致身亲所喜。
滇南气候暄,凌寒媚桃李。
振衣上高冈,万里从兹始。

【注释】

出门:指离开家。

郭门:外城城门。

暧暧:晨曦微明的样子。

熹:日光。

诣可梁:到可梁,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

殷勤:恳切、热心。

倚闾:倚靠在里门上。古代风俗,出外归来要向里门作揖表示问候。

滇南:云南的南部。

暄:温暖。

凌寒媚桃李:傲雪盛开。

振衣:振起衣服。形容精神振奋的样子。

高冈:高高的土岗或山冈。

【赏析】

《出郭门》,乐府旧题,多写离别情绪。此诗首二句即点出“出郭门”。三、四两句,描写与亲友饯行的情景。五六两句是写诗人依依惜别,想到亲人,想到故乡,而又不能不离开家乡去远游了。最后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万里云天,从这新的生活开始。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切感人。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的心情。前半篇写出门时的情景。首句开门见山,说出了“出门”二字;二句交代出门的地点,是“出郭门”;三句写出门的原因,是“亲友诣可梁”,即亲友来送他。四句进一步写出门时的盛况,是“殷勤酌酒醴”。五句由送行过渡到思乡。六句写诗人对亲人们的深情厚意,是“岂不怀倚闾,致身亲所喜?”意思是说,我离开家乡,怎能不想念亲人们呢!七句写友人的深情厚谊。八句写诗人即将告别亲人,踏上征途。九句以景结情,写诗人登高远望,万里云天,从这生活新起点开始。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结构严谨,富有民歌特色。

首两句写出门,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出门”两字。出门,本无新奇之处,但诗人却用“出郭门”三字来点明,就使人感到新奇。“出郭门”这个词语,不仅写出了出门的地点,而且表明了出门的时间——早晨。因为“出郭门”就是从城内向外城的城门走出,所以必定是在拂晓时分。“暧暧晨曦起”,“暧暧”二字既状其色,又状其光,把早晨阳光初照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晨曦”二字,既点明时间,又为后文写亲友相送作了铺垫。

三、四句写亲友们来送行。“亲友诣可梁,殷勤酌酒醴。”可梁,即可梁县,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说:“武王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以伯禽为大宰,宗祝令奉祀,管叔谋作乱于商,未克。”伯禽封于鲁,故后人称为鲁公。周公旦之侄,名姬,字伯禽。伯禽在周公旦的帮助下,辅佐成王治理鲁国,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勤学好问,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据《孔子家语》记载:“伯禽让邑于季孙,仲尼闻之曰:‘彼哉!彼哉!’”可见伯禽是一位贤能的人。“殷勤”,诚恳热情,这里指亲友们对伯禽的饯行。“殷勤酌酒醴”,说明送行的亲友们十分殷勤,他们斟满美酒请伯禽喝。“倚闾”,古时里门两边各筑小屋,作为邻里聚会之所。《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匪春而将秋,彼路斯何?犹之未远,执手踟蹰。”“倚闾”一词,即由此而来:当人出门远行时,亲朋邻里都要前来道别,于是便在里门两旁搭个小棚子设宴招待亲友。“倚闾”这一习俗,直到宋代还有:“自都门外抵汴河,处处皆然。”《东京梦华录》载:“凡新历日下,士庶家及随朝街市坊巷口,都有酒肆挑帘卖饮、旋旋趁座。”由此可见其普遍性。

五、六两句写亲友们的深情厚谊。“岂不怀倚闾,致身亲所喜?”意思是说,我离开家乡,怎能不想念亲人们呢!“岂”、“岂不”,同义连词,加强了语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感情;“倚闾”,即上文所说的倚闾相送。作者在这里用反诘的语气,强调自己离开亲人是多么的难过。“致身亲所喜”,是说伯禽在外建功立业之后,能够使亲人高兴。“致”,通“至”,意为达到、实现。“所喜”,即亲人所喜悦的意思。

七、八两句写朋友的深情厚意。“滇南气候暄,凌寒媚桃李。”滇南,泛指云南一带。这里是指云南省南部一带地方。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势复杂,气候多样。由于地形起伏不平,气温高低相差较大,因此形成了“冬温夏热”的气候特点。这里说的“暄”,就是“暖和”的意思。“凌寒媚桃李”,即傲雪盛开。桃李花在寒冬腊月里也能开放,这是它的一种特性;但更可贵的是它在严寒中还能傲然挺立,显示出一种坚强的生命力。诗人以“滇南”为背景,写桃李傲霜斗雪,不畏严寒,正是为了赞美朋友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九、十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色和无限感慨。“振衣上高冈,万里云天始。”上一句写诗人登上高冈,放眼四望;下一句写放眼所见:茫茫云海之中,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万里云天”,即指浩翰无边的大好河山。“振衣”,即抖开衣服,这里借指抖开胸怀。诗人站在高地上,面对辽阔的山河大地,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啊!他想到自己的前途虽然还很遥远(“万里云天始”),但是只要努力前进,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全诗以景结情,写得很有意境。前半部分写诗人离家远行的情形;后半部分则写了诗人登高远望的豪迈情怀。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两句交代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中间四句描写亲友送行的场景;最后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和无限感慨。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