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白沙路,其如秋思何。
江声到门静,山色入杯多。
远树高低出,孤帆次第过。
兴酣忘日暮,列坐听渔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游北兰寺列嶂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不识白沙路,其如秋思何。
注释与赏析:
- “白沙路”可能指的是一条通往某个地方的道路。在古代,人们常以白沙作为路标,以便在茫茫大漠中辨认方向。
- “不识”表示不熟悉或不了解。
- “其如秋思何”是一种修辞手法,相当于“如何比得上秋天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
第二句:江声到门静,山色入杯多。
注释与赏析:
- “江声”指听到的江水声。
- “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住所或者所去的地方。
- “静”表示安静,没有波澜。
- “山色”是指山的颜色,通常与绿色相关联。
- “入杯多”意味着山的颜色仿佛被融入了酒杯中,数量很多。
第三、四句:远树高低出,孤帆次第过。
注释与赏析:
- “高”和“低”形容树木在远处显得层次分明。
- “出”表示从远处看。
- “次第过”意思是船只依次经过。这里描绘了一幅船只行驶在江面上,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的画面。
第五、六句:兴酣忘日暮,列坐听渔歌。
注释与赏析:
- “兴酣”意味着兴致高昂,情绪高涨。
- “忘日暮”表明时间已经流逝得很快,以至于忘记了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刻。
- “列坐”可能是指围坐在一起的样子。
- “听渔歌”描述了聆听渔民的歌唱。
翻译:
不知白沙路通向何处,怎能比得上秋天的思念。
江水的声音传到门前变得宁静,山的颜色仿佛溶入了酒杯中。
远处的树木高低起伏可见,一只孤船依次通过。
兴致高昂到忘记时间的流逝,我们围坐一起聆听渔夫唱的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人在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心情愉快地欣赏周围美景的情景。诗中的“不识白沙路,其如秋思何”,反映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好奇和对远方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江水、山色、树木和船只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意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忘却世俗烦恼,沉浸在美好时光中的愉悦感受。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