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答案。 首先理解诗句意思,再结合诗的注释和题目的要求进行答题,注意语言的表达简洁流畅。 “卖花声”是词牌名,《卖花声》是唐教坊曲,因柳永词中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而得名。后用为词调,又名“惜春容”、“残春令”,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七仄韵,以下片四句六仄韵。 此调有平仄两体
《浣溪沙·读钱塘纪事》是清末民国初诗人刘师培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杭州的美景和历史,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一曲琵琶咽故宫 - 关键词注释: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古代宫廷音乐中。 - 咽:这里形容琵琶声音低沉而悲怆。 - 诗句释义:一曲琵琶声在寂静的故宫中回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气氛。 - 译文:一曲琵琶声在寂静的故宫中回荡
一萼红 · 题碧海乘槎图 注释: 1. 海波平。正相思无限,隔秋水盈盈。徐福不还,鲁连避世,千秋呜咽潮声。试寄语燕昭汉武,问求仙何日到蓬瀛。成连一去,天风海水,何处移情。 - 海波:大海的波涛。 - 相思无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 徐福不还:传说中的徐福没有返回。 - 鲁连避世:指鲁仲连隐居避世。 - 千秋呜咽潮声:形容潮声如千年的叹息。 - 燕昭汉武:指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和汉武帝。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考核内容较多,包括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和语言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方法不当,语言方面的错误。从题干来看,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这类题目先根据诗歌的某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然后由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再扩展到诗歌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考核
《扫花游 · 宿迁道中见杏花》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忆江南”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和译文如下: ```plaintext 采香人去,问斜阳一抹,幽情谁诉。金粉凄迷,付与二分尘土。无情绪,伤沦落天涯,飘零似汝。 ``` 译文: 采摘花香的人离去了,向斜阳一瞥,那幽微的情感又由谁来倾诉呢?金色的花瓣已变得凄凉迷离,只留下一半落在地上。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词,描写的是一只蝴蝶。上阕写蝶的飞舞,下阕写它的依恋。全词借蝶自喻,表达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在人生路上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 【答案】 ①残月:指月亮已到中天,快要落下去了。门:门户。②竟日:整天、一天。花飞:花瓣纷纷飘落。③红栏:红色的栏杆。回头:这里指回首往事。④绿阴庭院:指庭院里绿树成荫。曲曲:曲折。琐残晖:把夕阳余光遮住(映入)了
菩萨鬘·无题 【注释】 ①菩萨:梵语“摩诃萨”的音译,意为“觉者”、“悟道之者”。这里借指佛经中的菩萨。 ②无题:唐人诗中多属男女恋情之作,此词当为写女子思念之情。 ③幽怨:内心充满悲伤、忧愁。 ④冀北:今河北北部地区,当时为契丹所占据。 ⑤鸿归人未归:传说雁南飞时,若遇阴雨,则留宿不归;或因思乡心切而归迟,故称雁为“归雁”。后以“归雁”代称游子。这里用“鸿归人未归”比喻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飞上玉阑干,才被东风吹起。 注释:杨花随风飞舞,飘荡上高高的玉栏杆。 最是一天春雨,踏入轻尘里。 注释:春雨滋润着大地,使尘土变得轻盈,杨花仿佛踏在轻柔的泥土之上。 更怜清影别深宫,漂泊随流水。 注释:杨花独自飘落,远离了深宫的繁华;随着流水漂泊,成为过客。 慎勿化萍飞去,荡春心千里。 注释:杨花不要化作浮萍,随风飘荡到千里之外,以免扰乱人们的心情。 赏析:
诗句释义 1. 听一曲、歌残金缕。沈沈帘幕,东风暗度。闲门嫣红,万点惨无主。恹恹人病,弄得春光迟暮。看九曲阑干,已无复流莺软语。 - “听一曲、歌残金缕”:形容听到的曲子已经结束,歌声也已经消失,如同金缕被风吹散。 - “沈沈帘幕”,东风暗度。”: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帘幕低垂,东风悄然吹过的景象。 - “闲门嫣红,万点惨无主。”: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色,但门前的花朵无人欣赏,显得凋零和凄凉。 -
壶中天慢 元宵望月 满身花影,看蟾光如许,盈亏几易。难得南楼同醉月,不负天涯今昔。鼙鼓萧条,悲笳呜咽,辽海音书急。扶风歌罢,元龙豪气犹昔。 堪叹好梦烟销,年华水逝,俯仰悲陈迹。千里相思无寄处,惹我青衫泪湿。云海沈沈,金波脉脉,终古横空碧。夜乌惊起,一声何处长笛。 注释: 壶中天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满身花影:全身被花朵的影子包围。 看蟾光如许:看着月亮的光辉如此明亮。 盈亏几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