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
【诗句解释】: 1. 落花天气,正弱缕飘金,低枝弄翠。春风十里,又年年攀折,相看憔悴。 - “落花天气”描述的是春天里落花满地的景象。 - “弱缕飘金”指的是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 “低枝弄翠”则描绘了柳树枝叶的颜色和形态。 2. 和雨和烟依旧,长条踠地。相思碎,燕语莺啼,春梦醒未。 - “和雨和烟依旧”形容春天的景色与往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 “长条踠地”可能是指柳树的细长枝条伸展得很长
译文 一树嫣红娇羞不语,追寻春芳却望断江南路。春风已去多时,黄莺尚不知。 帘栊残月落地,夜雨愁滴珠箔。王母下云旗,传书青鸟归。 注释 - 菩萨鬘: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花为题,通过描写花朵的沉默和等待,隐喻了人的情感与期待。 - 嫣红:形容花朵颜色鲜艳,娇艳如火。 - 寻芳:寻找春天的美景,常指赏花、踏春等活动。 - 流莺:指黄莺,一种在春天鸣叫的鸟类。 - 王母
译文 梨花盛开的深院里,游丝飘散无踪迹。 金琐闼门已开启,青鸟传书来。 帘栊残月映晓色,梦醒在青楼道。 柳枝绿意正浓时,流莺对语。 赏析 首联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院里的景色,一树梨花在深院中盛开,与外界隔绝。这种描写手法既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又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颔联 “游丝飞去无踪迹”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游丝比作有形的游丝
罗袜无声,晶帘一片斜阳里。 注释1:罗袜——指女子的鞋子,此处泛指女子。 晶帘——晶莹的窗帘。 斜阳里——夕阳之下,形容景色优美。 碧云无际,隔断银河水。 碧云——青天白云,无际,无边无际。 银河水——银河的水,指天上的天河。 缟袂凌波,洗尽铅华泪。 缟袂——白绢做的衣袖。凌波——踏在水面上,形容行走轻盈。 铅华泪——指眼泪,因铅粉而显得沉重。 鸣环佩,月明千里,水殿风初起。
【注释】 三五: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朦胧:指月光暗淡不明。琪花:美玉。瑶台:神话传说中的仙宫。通:通道。 【赏析】 《桂殿秋·望月作》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明月为引子,引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怀念;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感慨。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三五夜”三字点明时间,说明是在元宵佳节之际,作者独自一人在室外仰望天空
诗句:本是灵和殿树。又作章台飞絮。 注释:灵和殿是古代皇家祭祀用的庙宇,此处的“树”指的是灵和殿中的一棵古树。“又作章台飞絮”,章台是古代长安街的名称,此处的“飞絮”指的是飘散的柳絮,喻指春天即将离去。 译文:这棵树原本是灵和殿中的古树,后来化作了长安街上的飞舞柳絮。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春日里灵和殿的古树和长安街的飞絮,表达了时光易逝,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解析】 (1)残山剩水,听鸟唤东风,鹃传南渡。繁华暗数。惜珠帘锦幕,美人迟暮。 残破的山河,聆听着春日里的黄莺唤醒春风,杜鹃声中传来南宋南迁的消息。繁华景象已经消失无踪,只留下珠帘和绣帐空空如也,美人也已到了迟暮之年。 (2)剩有华堂蟋蟀,芳园杜宇。 虽然还有华丽的殿堂中有蟋蟀的鸣叫,在幽静的花园中也有杜鹃的啼声。 (3)伤心处。将无限闲愁,诉与鹦鹉。 伤心之处
海波平。正相思无限,隔秋水盈盈。徐福不还,鲁连避世,千秋呜咽潮声。试寄语燕昭汉武,问求仙何日到蓬瀛。成连一去,天风海水,何处移情。 日暮碧云天远,见蜃楼明灭,蛟渚澄清。千仞银涛,片帆飞度,云山划断空青。快此际乘风破浪,指东南万里鹏程。立向蓬莱高处,目断瑶京
荒邮古戍,剩数朵孤花,落英如许。采香人去。问斜阳一抹,幽情谁诉。金粉凄迷,付与二分尘土。无情绪。伤沦落天涯,飘零似汝。 阅东风几度。看万点花飞,春光又暮。芳心自苦。玉颜憔悴,瑶华无语。一笑嫣然,肯学夭桃媚妩。相思处。忆江南,小楼听雨
残月当门春不语,小园竟日花飞。红栏回首惜芳菲。绿阴庭院,曲曲琐残晖。 飘泊不随风絮影,而今犹恋罗衣。芳情梦断画桥西。斜阳花雨,未忍抱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