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系马台空,斩蛇剑杳,霸业都付销沉。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
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考核内容较多,包括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和语言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方法不当,语言方面的错误。从题干来看,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这类题目先根据诗歌的某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然后由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再扩展到诗歌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考核。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意思是:经过彭城,看到江山如此壮丽,我们又来到此处登高望远。“台空”“剑杳”指的是项羽自刎乌江的地方。这两句写诗人登上彭城之台远眺,江山壮美如画,自己又登上此台来感慨历史变迁。

“系马台空,斩蛇剑杳”意思是:当年项羽曾系马于台,并曾挥剑斩蛇。这两句通过描写项羽的事迹来表现英雄的悲壮,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霸业都付销沉”的意思是:霸王的事业都付之东流消逝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项羽功败垂成的历史悲剧的感慨。

“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意思是:试重新登上黄楼放眼四望,东南边半壁江山控制着淮水入江处。“黄楼”是指黄盖的旧居或其故垒遗址,这两句表达诗人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景物,同时暗寓了诗人想要建立功业、收复失地的愿望。

“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意思是:衰草丛生的大河南北,谁还能凭借天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难当头、战火纷飞的现实的感叹与忧虑。

“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意思是:千年来兴亡盛衰转眼即逝,只有那砀山云雾起,泗水波涛涌。“千劫”“云起”“波深”分别形容历史的久远、变化和动荡不安。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沧桑巨变及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意思是:昔日的宋朝雄都、楚国王宫早已湮没无存,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迹今何在?“宋国”与“楚王”分别是历史上两个强盛的国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慨叹。

“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意思是:回顾当年中原大地群雄逐鹿的局势,笑问为何刘邦、项羽会挑起纷争。“项刘”指刘邦和项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天下大乱局面的惋惜之情。

“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意思是:可惜英雄不再出现,而小人得以成名。“竖子”在这里是对秦桧的讽刺称呼,“成名”则是指秦桧后来成为南宋权臣,最终害死了高宗,使南宋沦为金人的附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秦桧等人的强烈愤慨之情。

【答案】

一萼红·徐州怀古 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系马台空,斩蛇剑杳,霸业都付销沉。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

(注释略)

译文:经过彭城,看到江山如此壮丽,我们又来到此处登高望远。当年项羽曾系马于台,并曾挥剑斩蛇。霸业都付之东流消逝了。试着重新登上黄楼放眼四望,东南边半壁江山控制着淮水入江处。衰草平芜,大河南北,谁还能凭借天险?千年来兴亡盛衰转眼即逝,只有那砀山云雾起,泗水波涛涌。宋国雄都、楚国王宫早已湮没无存,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迹今何在?回顾当年中原大地群雄逐鹿的局势,笑问为何刘邦、项羽会挑起纷争。可惜英雄不再出现,而小人得以成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