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年时。
试凌波步屧,常自惜春迟。
雁去西风,猿啼夜月,幽恨传遍江蓠。
渐开到、红兰碧芷,费几许、花叶琢新诗。
露白空舟,峰青雾拥,那解相思。
肠断懊侬重唱,只潇湘意浅,不系蘋丝。
绿树寒帘,黄金解佩,心事都怕人知。
忍偷换、珍珠密约,便缄泪、何处更通辞。
剩有菱花镜中,画取空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与题干的关键词语,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关键字词来理解诗意、分析诗作的情感。“记年时”一句,是诗人对往日情景的回忆;第二句点出自己常惜春迟,暗含伤春之意;第三四句写西风雁去,猿啼夜月,幽恨传遍江蓠,表达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第五六句写花叶雕琢新诗,表达出诗人的愁思之深;第七八句写露白空舟,峰青雾拥,只潇湘意浅,不系蘋丝,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第九十句写绿树寒帘,黄金解佩,心事都怕人知,表达出一种孤寂感伤之情;最后两句写偷换珍珠密约,便缄泪、何处更通辞,表达出一种相思难舍的哀怨之情。

【答案】

①此诗为作者在京城失意后所作,通过描绘京城秋色,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寂、思念家乡的伤感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②首联:回忆往昔。“记年时”,追忆往年时光。“凌波步屧”,形容自己当年轻盈地在西湖边漫步的情景。“自惜春迟”则暗寓伤春之意,暗示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

③颔联:“雁去西风”、“猿啼夜月”,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伤感之情。“幽恨传遍江蓠”中的“幽恨”即指自己的忧愁和痛苦。“江蓠”为香草名,这里借指屈原,屈原遭谗被放逐,投水而死,后人常用香草来比喻忠诚正直的人。诗人借屈原之典,表达了自己忠诚报国的志向和无奈之情。

④颈联:写景抒情。“开到红兰碧芷,费几许花叶琢新诗”,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京城赏花的情景。红蓝碧芷,色彩绚丽,令人心旷神怡。而诗人却感叹于“花叶”,因为花叶虽美却不能雕琢成新诗,只能徒增伤感。这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赏花之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能留存的惋惜之情。

⑤尾联:直抒胸臆。“肠断懊侬重唱,只潇湘意浅,不系蘋丝”,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倍感惆怅,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然而,这种情感并未得到解脱,相反,诗人更加深陷其中。诗人用“苹丝”比喻自己的思念之情,既表现了思念之深,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⑥末联:寄情山水,表达相思之苦。“忍偷换、珍珠密约,便缄泪、何处更通辞”中的“忍偷换”指诗人不忍将美好的感情转瞬即逝,而选择将其珍藏在心里;“便缄泪”则表明诗人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让泪水流淌,以免辜负对方的期望;“何处更通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对方相见的无奈和悲伤。

⑦尾联:借景抒情。“剩有菱花镜中,画取空枝”,诗人想象自己站在镜前,手持菱花镜仔细观察自己的容颜。然而,镜中所见之人已非当年之人,而是憔悴不堪的枯槁模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容颜衰老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