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十亩宽,落落数间屋。
春草无秽滋,寒花有余馥。
闭户养老母,拮据市粱肉。
大儿执鸾刀,缕缕切红玉。
次儿拾柴薪,细火煨陆续。
烟飘豆架青,香透疏篱竹。
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
弟兄何所餐,宵来母剩粥。
【注释】
李氏小园:指作者李清照所住的简陋住所。李氏,即李易安,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小园十亩宽:指李氏的小院占地不大,只有十亩左右。
落落数间屋:指小院里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
春草无秽滋:春草没有杂草生长,显得格外清洁。
寒花有余馥:冷色调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闭户养老母:关上房门,侍奉年迈的母亲。
拮据市粱肉:生活拮据,买不起好的粮食和肉类。
大儿执鸾刀,缕缕切红玉:老大的儿子拿着锋利的剪刀,细心地剪着红色的布料。
次儿拾柴薪,细火煨陆续:老二儿子拾起柴禾,用微弱的火焰慢慢烤着食物。
烟飘豆架青,香透疏篱竹:炊烟袅袅升起,飘过架子上的豆苗和竹林。
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sǒu):因为家境贫穷,这些美食足以让全家人饱餐一顿。鼎和馔都是古代盛食品的器皿,鼎是圆形的锅,馔是方形的碗盘。
弟兄何所餐:哥哥弟弟吃什么?
宵来母剩粥:晚上,母亲留下的粥还没吃完。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词中,以李氏小园为背景,通过对小园的描绘,抒发了对自己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以及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首句“小园十亩宽”,点明了作者居住环境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小园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小园虽小,但诗人却在其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第二句“落落数间屋”,诗人用“落落”来形容小院的建筑,表现出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小园中的生活状态,从春草到寒花,再到炊烟和豆架,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然而,尽管生活如此简单,诗人还是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最后两句“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更是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同时,这也反映出了李清照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这首词通过描绘李氏小园的生活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清照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