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潜郎署,趋庭只教忠。
宦途偏不遂,国史忽云终。
死所原难觅,时流莫苟同。
未求人事尽,可得咎天公。
闻诏述哀二首
吾父潜郎署,趋庭只教忠。
宦途偏不遂,国史忽云终。
死所原难觅,时流莫苟同。
未求人事尽,可得咎天公。
注释:
吾父:指我的父亲。潜郎署:在朝为官。
趋庭:古代子弟到父亲面前请安,表示尊敬。只教忠:只是教导我对国忠诚。
宦途:仕途,官场之路。偏不遂:却未能如愿。国史:国家编撰的史书。忽云终:突然说结束。
死所:死者所在的地方。原:本意。
时流:当时的风气或舆论。莫苟同:不可随便附和。
未求人事尽:未曾要求把人间的事情都做尽。得:能够得到。咎天公:抱怨天命不公平。
赏析:
《闻诏述哀二首》是杜甫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吾父潜郎署,趋庭只教忠。”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父亲在朝廷担任官职,他教导我忠诚于国家。”这里表达了杜甫对父亲的敬仰和感激,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宦途偏不遂,国史忽云终。”
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我的仕途并不顺利,而国史却突然结束了。”这里表达了杜甫对仕途挫折的无奈和对国家历史的遗憾。
“死所原难觅,时流莫苟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以找到死所(墓地),而当时的风气也不赞成我的选择。”这句话反映了杜甫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未求人事尽,可得咎天公。”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追求完满的人生,只能埋怨天命不公平。”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天命的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父亲的追忆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感慨和思考。杜甫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坚韧不拔的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