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左股已遭钳,渤澥东门枉戒严。
燕雀处堂元自若,豕蛇荐食更无厌。
侏儒坐遣衣冠尽,姬汉行看玉石炎。
眼底横流兼落日,故山何处认茅檐?
《十一月廿八日书事》是一首描绘郑孝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诗作。诗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还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释义:
- 蓬莱左股已遭钳:指清朝时期,清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控制和审查已经非常严苛。
- 渤澥东门枉戒严:渤海之滨(渤海国)的东门因为某些原因而戒严。渤海国在唐朝时期曾是中国的领土,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它逐渐被纳入了中国的领土。
- 燕雀处堂元自若:比喻那些身处高位却不思进取的人。
- 豕蛇荐食更无厌:指那些贪婪且不知满足的人。
- 侏儒坐遣衣冠尽:指那些微不足道或无用之人。
- 姬汉行看玉石炎: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兴衰。
- 眼底横流兼落日:形容局势或社会状况的混乱与不稳定。
- 故山何处认茅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译文:
- 蓬莱左股已被钳制,渤海之滨的东门因某种原因而被戒严。
- 像燕子和麻雀一样,一些人仍然安逸自在,而另一些人则贪婪到无以满足。
- 那些微不足道的人已经让他们的官职全部空缺,而高贵的士人却如同玉石般在火上燃烧。
- 眼前的世界正处在动乱之中,太阳即将落下。
- 我们无法找到家乡的山峦,只能在记忆中寻找那曾经熟悉的茅屋屋顶。
- 赏析:
- 此诗表现了郑孝胥对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的分层和人性的复杂。
- 诗中的“燕雀处堂元自若”和“豕蛇荐食更无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某些人的不满和失望。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也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关注。
- “侏儒坐遣衣冠尽”,这里的“侏儒”指的是那些无用之人或无能之辈,而“衣冠尽”则意味着这些人物的消失或消亡。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期待。
- 结尾处的“眼底横流兼落日”和“故山何处认茅檐”则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十一月廿八日书事》不仅是郑孝胥个人的感慨,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以及它们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