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矶赴水作孱颜,二水萦回见带环。
槛外千帆皆入阁,城中万户总依山。
廿年蓝褛归殊远,一老经营事已艰。
恨杀江流偏到海,端令忧患满人间。

【注释】

携:带着。炳垂:指诗人自己。二子:指诗人的两个儿子。

危矶:险峻的岩石。赴水作孱颜:像水中游动的鱼那样,逆流向上而显得弱小无力。

二水:指长江和汉水。萦回:环绕回旋。见带环,形容江水环绕如腰带。

槛外:楼阁之外。千帆:许多帆船。皆入阁:都在楼下聚集。

蓝褛:形容衣着破旧,这里指衣衫褴褛。殊远:很远。

一老:诗人自谦年事已高。经营:筹划经营。事已艰:事情已经很艰难。

恨杀:很可惜,恨透了。江流偏到海:江河的水都流向大海。端令:简直让。忧患满人间:忧愁困扰着整个人间。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国事、家事的关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全诗以登晴川阁为线索,将所见山水、所思往事、所感时事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句“携炳垂二子”,点明诗人携着两个儿子同登高台,表现出一种亲情和责任感。次句“危矶赴水作孱颜”,“孱颜”意为软弱无力的样子,诗人将自己喻为水中的鱼儿,逆流而上,显得弱小无力,既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形象,又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悲凉。第三句“千帆皆入阁,城中万户总依山”,描写了晴川阁周围的壮丽景色。千帆竞发,纷纷驶入阁内;城中万家灯火,都依傍着青山。这两句话不仅勾画出了一幅繁忙热闹的画面,更通过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末两句则转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廿年蓝褛归殊远”,诗人感叹自己二十年来历尽艰辛,如今回到故乡却已远离朝廷,无法再为国家效力。“一老经营事已艰”,诗人自谦年事已高,难以再为国事操心,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尾联“恨杀江流偏到海,端令忧患满人间”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愤怒和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幸福都寄托在江河之上,而现在江河的水却都流向大海,这种变化令人感到遗憾和愤懑。同时,他也担心这种状况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使天下陷入无尽的忧患之中。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描绘晴川阁周围的山水风光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