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阑人意苦难春,春入枝头最动人。
已借风霜成烂漫,那教桃杏比精神。
檐前索笑寒侵手,楼角寻诗雪满身。
欲识吴姬须秉烛,摇红影里定谁真。
红梅
岁阑人意苦难春,春入枝头最动人。
已借风霜成烂漫,那教桃杏比精神。
檐前索笑寒侵手,楼角寻诗雪满身。
欲识吴姬须秉烛,摇红影里定谁真。
注释
- 岁阑人意苦难春:岁末时,人们的心情如同春天的寒冷,既期待又痛苦。
- 春入枝头最动人: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唯有梅花以其坚韧和美丽在枝头最为引人注目。
- 已借风霜成烂漫:已经经历了风霜的洗礼,梅花开得如火如荼,烂漫如霞。
- 那教桃杏比精神:桃花杏花虽美,但与梅花相比,显得稍显逊色。
- 檐前索笑寒侵手:在屋檐下寻找笑容,寒气逼人,让人不禁把手缩回来。
- 楼角寻诗雪满身:在高楼的角落寻找灵感,被雪覆盖的身影仿佛成了诗句的一部分。
- 欲识吴姬须秉烛:想要遇见美丽的女子,必须点上灯火。
- 摇红影里定谁真:在红色的影子中,谁才是那个真实而美好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郑孝胥在描述春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首句“岁阑人意苦难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时的复杂情感,春天虽然带来了生机,却也夹杂着离别和哀愁。次句“春入枝头最动人”,则是对梅花坚韧不拔、不畏风雨的品质的高度赞扬。通过“已借风霜成烂漫”和“那教桃杏比精神”两句,诗人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更突出了其超越其他花朵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檐前索笑寒侵手”和“楼角寻诗雪满身”,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仍坚持创作的场景。最后两句“欲识吴姬须秉烛,摇红影里定谁真”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对真实与美好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美景和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