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藏古寺望如城,江去平芜略可耕。
败意俗僧过俗子,举头诗境失诗情。
欲除佛宇千重障,独取吴天一段清。
太息无人知此意,何年真看小峥嵘。
金山,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长江岸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金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初名“保圣寺”,后改为“天宁寺”。金山寺依山临江,建筑群落错落有致,与周围的山水环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 首句“山藏古寺望如城”
这句诗描述的是金山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山藏在古寺之中,仿佛是一座城池。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寺庙的雄伟壮丽,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第二句“江去平芜略可耕”
此句描绘了金山寺周边的江面以及周围环境。江水平静而宽阔,似乎可以用来耕作。这样的描绘不仅传达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金山寺所处的自然环境宜人,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3. 第三句“败意俗僧过俗子,举头诗境失诗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僧人和世俗子弟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世俗之人过于追求名利,忽略了内心的修养。而对于那些真正的修行者来说,他们应该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而不是过分关注外在的事物。
4. 第四句“欲除佛宇千重障,独取吴天一段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宇的感慨。他认为佛宇虽然有很多障碍,但只有通过独自去面对和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得到清净的心灵。这里的“吴天”很可能是指江苏的太湖或者长江的水域,象征着宽广而清澈的天空。
5. 第五句“太息无人知此意,何年真看小峥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无法理解其深意的无奈。他感叹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和艺术,这让他感到非常孤独和沮丧。同时,他也在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被人真正理解他的才华和价值。
6. 结语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世俗之人和真正修行者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不理解自己的无奈,以及对未来能够被真正理解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